寒来暑往,冬去春来,西风吹过又一年,转眼间,共治二年的新年就已经过完,官员们结束假期,又要开始忙碌起来。 </p>
不过,虽然官府和各地的工坊,陆陆续续恢复正常的运转,可是民间的年味却并没有消散,清脆的爆竹声响,不时的传来。 </p>
清早一匹快马踩着融化的积雪,飞驰的奔驰,来到杭州城下。 </p>
城外已经聚集了不少进城卖菜的菜农,骑兵勒住战马,望着城门有些焦急的等待了片刻,城门才在打更报时的声响中,嘎吱打开。 </p>
见此骑兵立刻催马上前,出示了腰牌和文书,便马不停蹄的沿街飞奔,穿过热闹的街道,在人群惊讶的目光中,直接奔向巡抚衙门。 </p>
骑兵来到衙门前,府门尚未打开,他急速的翻身下马,然后踏着台阶冲到门前,举起一手,便连续的敲击门上的铁环,口中大声呼喊道:“快开门,快开门···” </p>
士卒连续敲了几下,不多时门打开一条缝隙,一名军官伸出头来,很不高兴的呵斥道:“巡抚衙门,不得放肆!” </p>
士卒连忙抱拳,解释道:“这位长官,我家老爷有十万火急的事情向巡抚大人禀报!” </p>
军官皱了下眉头,听了士卒的话,最终没有刁难,“从侧门进来!” </p>
说完,大门便被将领关上,然后旁边一座小门,吱呀呀的打开,那是士卒便连忙从此进入。 </p>
浙江巡抚萧起会是投降过来,当时鲁王给他许下了极好的条件,而他也算是上了鲁王的船。 </p>
清晨打更的刚过,萧起会就在下人的服侍下穿好了衣物,洗漱完毕,稍微活动后,就准备开始处理新年间累积的政务。 </p>
这时他正在院子里散步,外面一个幕僚疾步走进后院,见了他,立刻直奔着过来。 </p>
萧起会见那幕僚,是跟了他多年的心腹,他做明官时跟着他,做清官时也没有离开他,现在又随他一起为明朝效力。 </p>
做官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考进士,考功名,另一种就是成为高官的幕僚,被高官举荐进入官场。 </p>
来的师爷姓黄,跟随萧起会多年,萧起会用的十分顺手,有些舍得不,但是还是必须要给他安排个位置,放到地方为官,否则始终留在身边,时间久了,怕也会生产怨言,况且下放下去,也能成为他在地方上的棋子,成为他今后的资源,而这种情况在官场上十分普遍。 </p>
萧起会也看到幕僚急忙走来,“黄先生,什么事情这么匆忙?” </p>
幕僚走到他面前,“抚台大人,余姚的刘知县送来一封急信,抚台最好立刻看看。” </p>
萧起会作为一省巡抚,在地方上肯定需要一些听话的人,作为他的手脚和耳目,否则很容易就会被政敌,或者是想座他位子的人给整倒。 </p>
这位余姚的刘知县就是萧起会的人,也是他的幕僚出身,只是举人功名,随他一起投降明朝。 </p>
他已经运作刘知府调任湖州做同知,给他升到六品,过几年再把他扶正为知府,让他做一郡太守。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