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夏、百家多有传闻,秦国剿灭诸国之后,他们的守藏室之书也都一并焚灭,绝其传承。”
“现在看来……秦国还是有些良心的。”
“……”
守藏室!
诸侯国王宫藏书之地。
诸子百家则为藏书阁、书藏之地。
辰时初,由着某人的带领,端木蓉一路上没有遇到任何麻烦,直入咸阳宫守藏室之内。
咸阳宫守藏室!
占地极大,外表不为华丽,高两层,地下三层,一共五层区域,其内陈列尽皆诸般所属典籍文书。
前来守藏室,并未直接一览医道之书。
而是上下五层大致看了看。
还真是……无所不有,诸国精华尽皆汇聚于此。
上古岁月的鸟虫文字石头、骨文等都有,还有三代的礼仪鼎器之物,更有大周以来的太史籀文传承。
自然少不了烽火诸侯之乱的诸国传承文书,一卷卷竹简,一份份布帛,一本本书籍,分门别类,皆落书架。
朝阳升起,守藏室内一片明亮,时而可见一位位默不作声的守藏室侍者之人,将书架、典籍文书一一整理着。
二楼临窗,端木蓉正站在一座书架前,手持一卷枯黄的竹简,其上刻印楚国的文字,非医道之书,而是楚国的史论。
还是百年前的一些事情记载,大致楚威王、楚怀王岁月的事情。
还是颇为隐秘的王族私密之事记载,那般事……难以流传在外,随意一览还是有些趣味的。
身侧三尺开外,一位身着云白长衫的男子静立,手中也是持一卷竹简之书,细细的滚翻看着。
“……”
“绝灭诸国传承,于帝国统御诸夏,裨益良多。”
“不过,医家之书并不在列,保存的很完好。”
“守藏室这里的书卷不下于十万卷。”
“守藏室里面的书……始皇帝陛下已经派人以帝国崭新文字书录,这里的竹简、布帛……接下来就会被封存,外人难得一观。”
闻女子之声,听其言外之意,白衣男子神色一滞,摇头一笑,将手中竹简卷起,缓缓语落。
这里的守藏室!
能够进出的人越来越少了。
帝国一天下,诸国的守藏室之书都被掠来至此,此外,诸地凡刻印诸国文字的书、器物……也大都被焚灭、破灭。
一天下。
那些诸侯国不需要传承他们的风华礼仪了,帝国会推进崭新的风华礼仪,诚如此,一二十年后,风华如一。
天下大治!
若然那些沦亡的诸国诸地之人,还在使用他们的文字、语言、风华,那么,帝国一天下将没有任何意义。
帝国一天下数年来。
诸郡之地对于帝国风华推进的很有力,对于绝灭诸国传承,一直在做,除了医术、诗赋之书外,其余传承卷宗、文书大都不需要存在。
天下间。
也就咸阳宫这里还存有诸国的东西。
然而。
守藏室这里的书……也都被人以帝国崭新文字书录,诸国的传承文字史书,可以存在,却不会流传出去。
也没有必要流传出去。
中央学宫那里也有藏书楼。
近年来,随着抄录守藏室的书居多,那里的藏书也在增多,每一本……都是需要国府专门行署给于审核的。
若然出问题。
许多人就麻烦了。
蓉儿所言!
对,也不对!
帝国的确要绝灭诸国传承。
但!
诸国守藏室里的书落于这里,也只是一时之故,将来……它们或许就不会存在了。
这里的诸国文字痕迹太重。
于蓉儿而言,帝国所为非好事。
然!
对帝国长治久安而言,那是必要的事情。
“楚怀王!”
“他身死秦国。”
“当年你们鬼谷的前辈张仪可是名声响亮的。”
“就是做事太背信弃义,那是你们鬼谷的诡诈之道?”
端木蓉一袭如往日的寻常医者装束,将手中竹简看完,神色颇有不悦的将其合上。
而后瞥了身侧之人,轻哼一声。
“……”
“……”
“前辈之人,难以言语。”
“蓉儿,守藏室这里的医道之书,都已经整理好了。”
“武真郡侯数年前就有文书入咸阳宫,陛下便是命人先行将诸国医道之书挑选出来,给于一一抄录出来。”
“地上二层各有传承。”
盖聂有些尴尬。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
张仪前辈。
的确是鬼谷弟子。
鬼谷纵横天下的名气,也是那段岁月出现的。
张仪前辈所作所为,按照儒家礼仪而观,的确不合,但诸国争强,胜者为右,前辈之举虽诡诈,却合乎大势。
否则,若宋襄公那般,秦国就艰难了。
纵横抉择,从来都是正奇相合,阳出阴随,阴出阳东,一阴一阳为之道,圆方门户谓之捭阖。
楚怀王!
他当年的事情,令人怜之。
但!
也是楚国自身之故,楚怀王当年若是依从芈原之策,变革楚国,真正的变革楚国,以楚国广袤之地,或可有另外一番景象。
芈原之事不成。
楚国政乱祸患埋下,一直到楚国沦亡还存在那般事。
楚国沦亡。
诸事往矣。
盖聂没有在那个话题上多言,抬手一指,落于守藏室一处,那里都是崭新的医家之书。
是帝国这里的医者给于整理。
还有江南武真郡侯那里的人给于整理,汇聚于此。
“这里的修行之书好像不多。”
“我原本想着记下一些修行之法,为医家护体之用的。”
端木蓉将手中竹简放回原位,伸手取下另外一份竹简,也是楚国的史册,衔接刚才自己所看的那一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则天下息!
鬼谷弟子。
数百年来,却有其独到之处。
张仪。
在秦国所为……自己也知晓一些,虽然诡诈,但其余诸国,相似之事也是不少。
若是没有那般诡诈之事,那些诸侯国也不可能从数百个诸侯国中存活下来,早就沦亡了。
反正,张仪那般所为,自己不太喜欢。
也没有在那件事纠结,医道之书?
不着急。
上下五层收藏数,自己大致一览。
经、史、子、集!
这是守藏室的藏书划分之法,似乎也是武真郡侯当初在咸阳留下,且给于细化的。
倒是方便寻找。
经部。
上古以来,天子、诸侯所述之书,诸子百家创始先贤等人的主要经文论述!能入其中之书,皆……非凡。
史部。
上古以来,三代、诸国史论之书。
子部。
诸子百家各有其论,医家也在其中。
集部!
则是上古以来的各种诗赋曲韵等书!
修行之书,在子部所列。
自己看了一些,只有一个书架,只有数百本书籍,尽管都是修行的,内容太粗糙了。
甚至于都是最粗浅的东西。
这一次前来守藏室。
除了要一观医家之书。
自己还想着记下一些合适的修行之书,希望裨益医家,毕竟……医家医者多一些防身护体的手段,总是好处居多的。
“修行之书。”
“守藏室这里……的确不多。”
“修行之法,百家之秘。”
“许多珍贵的修行之法,大都是口耳相传,很少书录卷宗,纵然诸子百家如此,许多卷宗他们都是携带身上,并未外传。”
“除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修行之书。”
“嗯。”
“咸阳宫这里……修行之书还有两个去处,一个是影密卫的办事楼阁之地,一个是罗网的秘密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