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君臣问对(1 / 2)

背枪者 宵瑶九洲 0 字 2021-05-06

与师傅相处的时间,彷佛给黄大道打开了人生的另一扇门。

以前,在黄大道脑海里,完全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概念,皇帝就是天下主宰,天下秩序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皇帝任命官员,官员率领万民。认为人生的最大成就,就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自己的理想,就是期望通过读书,参加科举,“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然而,在师傅杨健这里,黄大道发现,天下除了朝廷宣扬的这一套,民间还有另外一套评价体系,在这里,天下的主宰不再是帝王,而是“道”,是“义”,为人处世,是遵从内心,成功标准,是百姓口碑,在拳门中,也能够为民谋福利,也可以名垂青史。最最关键的,在天下大乱,朝廷势危的当下,拳门、会党,乃至于民间的捻子,到底谁能够问鼎中原,一切都未可知。而只要问鼎中原,开创新国,封侯拜相,天下自然又是另外一副景象!

眼前的,就说定都天京的太平天国,不就是以拜上帝教为号召,组织百姓与官府斗争,短短两年时间,出广西,一路打过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等地,大封功臣,开科取士,朝廷口中的“粤匪”,一转身成了万民景仰的功臣,对北京朝廷形成了全面的对抗!

梅花拳门,至少从明代一直流传到当前,代代相传,香火延续,拳门中兄弟,互相扶持,已经宛如一个社会,形成了国中之国,比起前明被满清灭国,拳门不但不受影响,反倒越来越兴旺,孰优孰劣,真一言难尽啊!

黄大道细细思量,脑袋越来越清晰,心情越来越激动。自己有幸,得拜名师,功夫渐有根基不说,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师傅又将杨炳祖师的教诲亲自传授,假以时日,细细研读,本事必有增长,届时做出一番事业,真是未来可期!

黄大道在屋内,从怀里拿出师傅抄写得小册子,抱在手里一页一页认真翻阅杨炳的策论,师傅的阐述,醍醐灌顶,让人顿悟。

原来,在策试时,康熙表明,自己五十余年间,安不忘危,国家图宁,文而兼武,拳拳于武事留意,对于将帅以下,甚至偏裨末弁,都慎简才守,躬校技能,为的就是得贤将以治兵,得精英以息盗。但天下承平日久,山海之辈出没为害,欲使根株永靖,兵革不烦而盗贼自息,为将者该如何作为?要求应试武举“悉抒所见于篇,朕将亲览焉”。

康熙所提出的问题,于此时黄大道所处时代朝廷遇见的问题,如出一辙,因此,黄大道非常好奇祖师杨炳会如何论对。

针对康熙提出的问题,杨炳的策论,提出,要得贤才以成伟绩,要施教化以靡盗心,要善为将以服军心,要戒怠惰以实训练,要严法纪使人心为善。

黄大道读起这君臣问对,不但直指时弊,而且办法务实。要知道,这两位,一位是公认的明君圣祖,一位是千锤百炼的大家,两人所说,比起那些空谈不知道高明了多少,无论是两人的立意,还是提出的办法,都是让人豁然开朗的感觉,特别是祖师杨炳的策论,其中不少措施,拿过来就能用,这对黄大道而言,简直是立身做人、干事创业的瑰宝,忍不住高兴得手舞足蹈。

“如果将祖师所提出的办法都一一做到,天下不足平矣!”

黄大道近来一段时间专心修文习武,上午出门找师傅,下午和晚上则在院子和屋内练武、习理,对荣广源和街面上的事情少有关心。殊不知,泰和县的安全环境,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街面上传言,说北面的捻匪李朝绶所部,足有四五千人,已经窜至湖阳县和泰和县交界处,距离县城一百余里,大有近几日即将进攻县城的架式,县城居民,终日人心惶惶,不知道如何是好。

荣广源又接到保正的通知,根据衙门的要求,县城住户,均要根据家中人数,抽选壮丁,组织守城。按照三选其一、五选其二的要求,除去有家有室的伙计在自己家计算人数外,荣广源需要出五名壮丁。选来选去,王葆材选出黄大道、周逸群、小武三以及另外两名伙计,留下两个儿子和蒋师傅备战武科举。

黄大道在荣广源,也就吴大婶还关注照顾,小南的心思,都在小武身上。当小南得知小武要去守城,急得眼睛都红了,整日闷闷不乐,替小武担心。

“不就是守城吗,搞得像生离死别一样,你不用为我担心!”黄大道故意挑逗小南道。

“谁担心你,你们这些富家子弟,都拉出去守城才对呢!”小南气不打一处来。

黄大道听了小南的话,心里就不高兴了,且不说自己现在已经不是富家子弟,流落荣广源,根本连穷人小孩都比不了,就算自己是富家子弟,守城是人人都有责任,不能因为对富家子弟心怀不满,就将所有富家子弟往前线送啊。不过看着小南真生气的样子,觉得自己是不是玩笑开的过了。小南生气着急的模样,再加上透露出的成熟女性的魅力,黄大道真是百看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