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店的事情暂告一段,装修和进货的事情冯超辰没有被允许太多参与,只能提提建议,冯麟钧和张霞对他全部的期望还是专注在学业上,而不是不合年龄时宜的提早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何况家里也没有这个需要。
初秋的清晨已然有了一些清冷,天幕上一片深蓝,辰星皓月依旧还在点点闪烁,不过东边已经开始泛起了淡淡的橘黄色微光。现在刚刚清晨六点出头,卧室的明亮灯光下,已经早早起了床的冯超辰很是苦恼的翻开才复习了十来页的英语书,这时候的一册教科书不过才区区百十来页,但是最眼前基本完全陌生的英语,冯超辰还是颇感头疼的。
重拾那些几乎已经遗忘的知识对冯超辰而言难度并不高,也还算是轻松自如,学习起来就像是海绵吸水一样迅速的接收着这些东西。但唯独英语这门科目是个例外,就压根就不是这么一回事情。
重生前冯超辰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英语白痴,早在还在上学的时期就是连“hello”啊“byebye”啊这样简单的词汇都记不住的英文废柴,也不是没尝试过去记忆,但因为抗拒的心理,总是背过即忘,时间长了只能是无奈的放弃。
只是现在的冯超辰就没办法再像前世那样了,用“我很爱国”之类的蹩脚可笑理由来拒绝英语,只能是忍受着早起的不痛快,每天在太阳初升的时候就早早起床,对着复读机大声朗读背诵单词。
中学的英语其实并不困难,要学的仅仅只是掌握大部分的词汇体系,也就是整体英文的基础,然而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下,英语已经成为了一门目的性很强的学科。在冯超辰的印象中,以前上学的时候不少同学平时也懒得学习,一到临近考试就反复背诵单词什么的,进行短时间的集中突击,经过一系列可以称得上艰苦的特训,分数上倒也还真能见到一些成效。
只可惜,那也仅仅只是分数而已,对整个题目体系说要求的对英文词汇的运用掌握,仍然是一个大部分人难以克服的关卡,中学的时候还好,等升学之后,在英语的学习理解上就愈发的苦难起来。这个是目前教育的工具性和目的性太强的缘故,很多人也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语言之所以是一个民族最重要的财富,正是因为它体现了一个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没能正确的对待态度便去学习,总归觉得枯燥乏味。
好在对于已经下定了决心的冯超辰来说,对目前词汇的背诵理解还不算太难,撑死无非也就是死记硬背,等待日后加上语法短句杂七杂八什么的,那时候才有的头疼。
冯超辰给自己做了一个大致的规划表,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写作,都做了一个粗略的规划。虽然执行起来的有点平淡无趣,但是和前世的不如意相比较起来,冯超辰还是非常的乐于接受的,尽量让学习变得有意思起来,也算是个变相的苦中作乐了。
就这样的,中学三年的第一个月就在大家的好奇躁动逐渐趋于平稳的状态中一天天过去,而进入中学后的第一场正式的大型考试,「月考」,已经是近在眉睫了。
这第一次的月考定在九月的二十四号,一共考上三天,然后会放个一天的假期,接下来就是为期三日的全校运动会,运动会结束后紧随跟上的就是长达七天的黄金国庆假期。环环相扣,时间跟非常的紧迫,每一个环节都是紧紧的扣住另一个环节,好在排在最末尾的是国庆假期,能够让刚刚经历小考和运动的学子们好好的放松一下,不至于会觉得喘不上气。
这样算起来,虽然说月考是每月一轮每月一次,但是鉴于九月份的特殊性质,实际上也就只有区区二十来天在上课,而且就算是这样,那还是将双休日都加上的结果。
如此一来,平日里的课程立时就变得开始紧张起来,原本两节课的内容,如果没特别复杂,就尽量简缩成一节,一节课的内容就更是精简到半堂课,自习课和晨读都暂时改成了额外的授课。老师们在讲课的时候把和核心内容关系不大的地方都暂时先统统省略过去,句句讲的都是重点直指核心,相对简单易懂的内容寥寥几句话概括一下就结束讲下一部分了。
这样一来就变得非常考验课堂上学生的听讲注意力和分析能力了,尤其是现在才开学不到一个月,更是让人感觉难度倍增,只会老老实实的听讲还不够,没有提前预习和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照样还是懵懵懂懂的一头雾水,直接导致了一批和冯超辰前世那样对学习不是特别热情认真的人纷纷开始出现听不懂的现象。
即便是这样只讲重点的追赶进度,随着月考日期的一天天临近,仍然有几门课程隐隐出现时间不够用的迹象,授课的老师没有办法,只能再次快马加鞭,除了核心考点,其他都统统先略过不讲,不懂的地方自学求问,想要等到再次讲解,只能等到半期复习的时候了。
于是,在月考的催逼下,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甚至是学生的家长,所有人都拿出了十二分的劲头,终于是赶在月考的前一天将第一单元的课程全部教授完毕,至于都学习进去没有,那就只能说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得因人而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