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下旬的时候,冯超辰把攒了快半个月的稿子,拿去网吧转电子档的时候,收到了新的邮件,得到了一个好消息。
负责对接的编辑星空倒影在邮件里告诉他,他的这部《异火红莲》前段时间已经成功的在台湾出版了,放出来试水的头两集销售情况还是挺不错的。剧情的安排走向很热血,设定也很完善,观众的反响都非常积极,已经进入幻想小说的畅销榜单了,所以出版社决定趁热打铁,第三集马上就准备上市了。
并且还告诉他这头三集的样书已经给他寄过去了,让他注意一下,过几天记得查收。
这年头的快递行业还没起步,书信往来这个事情在这年代还有一些人在坚持,写好了信件内容,装进信封里,写好地址,贴上邮票,放到信箱里等邮局统一寄出。有些会玩的人还会寄明信片,买来印刷精美的明信片,正面是一些好看的图案,和留白的内容区,写上一些祝福话语,背后和信封一样是地址栏和贴邮票的地方,同样放到信箱里等邮局收走。至于时效,除了北上广这样的发达城市外,就算不是偏远的地区,差不多也要一周左右才能收到。
这是书信时代最后的余晖了,再过四五年,网络全面普及后,就书信和明信片就会完全进入历史的陈列柜了。
同样的,等再过七八年,网购平台全面兴起后,快递行业也将迎来全民化的黄金时代,不再是大多数人接触不到的领域。而在目前,要邮寄东西的话,大件物品可能得走物流,比较的麻烦,不是特别大和沉的东西,则可以走邮局的投递,相对方便一些。
这天的下午放学,谢玮琳来到校门的门卫传达室,阿姨正在做饭,看她过来了,就喊她先帮忙整理下放在门岗办公桌旁的邮件,等饭做好了再一起吃。
谢玮琳是个很懂事且不娇气的女孩子,听到后就开始帮忙整理归纳。邮件没有特别多,只是零零散散的丢在地上比较杂乱,大部分都些信封文件的东西,谢玮琳一件件捡起来叠放在办公桌上,只有最下面是一个很厚很厚的挂号信,看起来差不多有个三寸左右的厚度了,谢玮琳拎起来的时候,感觉还是有点分量的。
这样厚重的挂号信,谢玮琳还是第一次看到,还在犹豫放哪里的时候,阿姨正好出来看到,就说:“也不知道这个挂号信是怎么回事,放这里两天了,也没人来取,地址上就填了个六中还有名字,都不知道可以找谁,我问了一下,我们学校没听过有叫冯超辰的老师,真是奇怪了。”
冯超辰?
谢玮琳翻到底单,确实如阿姨所讲的那样,地址栏上只填写到燕城六中,没有更进一步的详细地址,收信人是冯超辰,心里动了一下,莫非是班上的那个男生?
只是那么这么厚的一份挂号信,到底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呢?
女人不论年龄大小,好奇的心理都是一样的,谢玮琳拎着包裹袋晃了晃,没有半点的声响,方方正正形状的包裹,放到桌上的时候还发出低低沉闷的响声,着实猜不出来里面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只是身为门卫阿姨的侄女,谢玮琳是清楚知道规矩的,没有因为自己一时的好奇心,就擅自把同学的包裹给直接拆开了。
转头对阿姨道:“阿姨,这个冯超辰我认识,是我班上的同学,明天上学的时候我带去给他好了。”
这包裹都放了两天了也没人来认领,阿姨也没太在意,就点头道:“行,那你就带去吧,但如果不是他的东西,你得给我再带回来,可别弄丢了,不然我不好和人交代的。”
谢玮琳笑嘻嘻道:“你放心吧,我都知道的。”
阿姨笑道:“那先放着吧,饭做好了,洗手准备吃饭了。”
谢玮琳家比较远,父母回家的又晚,所以她一般都是下了课就到传达室待着,晚饭和阿姨一起吃,等爸爸妈妈下班了再来接她一起回家。
吃过了晚饭,谢玮琳就坐在传达室里看书写作业,不时看两眼那个厚重挂号信,好奇心是很重,但最终还是没有下手去拆。
到了第二天早上上自习的时候,谢玮琳就拎着这个有点小沉的包裹进了教室,同桌的陈娇娇看她拿来这么个东西,好奇的问道:“谢玮琳,你这拿的是什么呀,这么大一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