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迷数天后的楚歌总算醒转了过来,期间善良的老妇人用为数不多的积蓄,又买了些草药让典儿帮其灌入口中。虽然这对他来说效用并不太大,但毕竟也是雪中送炭之举。
老妇人见到楚歌醒来,又热情地从空荡荡的米缸底中,细心搜索出数粒稻米出来,给他熬上了一锅粥水补身。
看着慈祥的老妇和一旁始终憨笑的典儿时,看着手中这碗可以当做镜面的粥水时,楚歌认为这是他来到这个世上吃得最香的一次米粥。
本想事后报答老妇一家的救命之恩,可是一摸空空如也的怀中,才猛然想起那日激烈地打斗中,那为数不多的金子早已经掉落一空。
只能讪讪地看着这家人,寻思日后再找机会报答吧,面对老妇人不经意间询问,不想露底的楚歌只能胡乱搪塞一通。因为他就是想实话实说,也无法说起,生怕吓到这朴实的一家人。
不过年轻时生于官宦之家的老妇人自然颇有些见识,见到楚歌虽然年少,但是谈吐不凡,又自带不俗的气质,颇有上位者的威严。
心道对方的身份肯定不简单,又见问及对方身份时,对方说话间吞吞吐吐的模样,知道对方肯定有难言之隐,便善解人意地转移了话题。
虽然对方身份不明,但是老妇人坚信自己的眼光,又有心让典儿与其交好,日后能有个好前程,便对待楚歌时更是热情万分。
经过闲聊的过程中,楚歌的眼睛越睁越大,露出一副惊诧的模样,原来这个孝顺的典儿,竟然是大名顶顶的典韦。此人年经轻轻身高足达一米九左右,体型宽阔有型,往哪一站仿佛铁塔一般厚重。
典韦的娘自称是典李氏,待人和善有礼,谈吐有序,一看就是官宦之家出身。
楚歌怎么也想不到,他醒来后竟然收到了上天送他的第一件礼物,会是如此的名将,他一时间就差点幸福得晕了过去。
典韦和母亲看到楚歌脸上不断呈现出异常的神情,有些不明就理,权当是对方病情还未好转,急得典李氏忙让典韦上前探询一番。
他们又哪里知道,楚歌心里的兴奋之情,他绝心无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都一定要将其招揽过来。如果错过如此良将,可是天理难容。
典韦为人憨厚实在,虽不擅长沟通,但是对人真诚且讲义气,颇有侠气之风。
心有谋划的楚歌很快与其交好,别看对方二十有余的年龄,大上其很多,却硬生生地服气起楚歌来,俨然将其视为知已的模样。典李氏也有心让儿子结交下楚歌,双方很快融洽地生活在一起。
室内残破且空间很小,只有一张木床,平日里典韦与母亲住在一起,自多了楚歌后,这张床便非得硬让给他,典韦他们便打着地铺休息,抹不过这份情谊的楚歌只能不好意思地接受下来。
又过了半月有余,身体已经彻底康复的楚歌,也开始变得生龙活虎起来。他发现典韦天天夜出晨归,每次回来都拎着些食物,偶尔还拿回来些钱财,对典李氏说是外出抗活。
可是细心的楚歌,却发现典韦的身体上总是有些未消除的瘀痕,有时候发现对方还会受些内伤,在他的盘问下,不擅长撒谎的典韦总是支支吾吾,欲言又绝的样子。
经过楚歌的数次盘问后,典韦总算说了实话,原来他在洛阳城内的地下拳场上担任拳士,供那些达官贵人们挑选后再与他人互搏,获胜一方总会得到对方赏赐一些食物或钱财,这样才能一直勉强养活着老娘。
摇摇欲坠的东汉王朝,老天爷实在看不下去了,便给其助了一些力,导致民间开始连连天灾人祸,大部分的区域不是干旱就是内涝。
辛苦一年的农民们总是颗粒无收,再加上官府的苛捐杂税繁多,士族富绅无情压迫,匪祸又横行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