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真发完誓的第二天,就对世家动手了。
和世家不同,韩真想要抓世家的致命把柄,不需要罗织,直接找证据就行。
在武威帝末年到霍威当政后的那一段时间,世家究竟做过多少伤天害理的事,有过多少谋划,已经数不清了。
韩真并没有想着一锅端,一口吃成个大胖子,他先对罗家动手。
罗家,裴家的附属家族,韩真将罗家搞下去,裴家以为是对先前之事的报复,忍了,同理,附属陈家的白家也是如此。
然后便是处于世家中层的朱家,陆家。
然后是与朱家陆家有亲的梁家,萧家。
然后是位于世家顶端的裴家。
当裴家家主因为勾结霍威,意图不轨的事被揭发之后,世人才彻彻底底地见识到韩真的野心。
他不仅仅要和世家分庭抗礼,提升自家的门庭,还要成为新一代的权臣,以世家的尸骸成全自己的地位。
世家彻底醒悟,高高在上太久影响了他们的判断,等他们想要反戈一击的时候,也已经太迟了,韩真已成气候,而世家在倒下太多有生力量之后,已经衰败。
无奈,只能求和。
陈家送上陈烟,重结婚盟。
可婚事耽误了几年,因为执着于韩真而迟迟未出嫁的陈烟却已不被韩真放在眼里——不是不喜欢,而是他可以要求更好的。
陈烟闻听后没有愤怒,没有失望,这早就是她预料到的结局。
从一开始,她就知道韩真是怎样的人。
蒙受此辱,陈家愤怒,家主独女,难道还配不上屈屈一介寒门子?对他爱慕多年,矢志不渝,抗住无数压力,事到临头却遭嫌弃?
可再愤怒能如何,现在是世家弱势,陈家无奈,只能委曲求全,身段一低再低。
可韩真根本没有求和的想法,他早就看准了另一个位置——女皇皇夫。
也就是君后。
甚至是未来的皇帝。
能够彻底打压下世家将君后之位揽入怀中为什么不做呢?
能够高高在上一览江山为什么要畏惧这点风险呢?
能够为皇千秋万载将自己的姓氏与血脉传承下去,那手段再酷烈,再忘恩负义又如何呢?
从一开始,韩真就做好了决定,他不可能娶任何人,甚至他自己都可以送上,为了那至高的权柄。
仙歌面前,韩真忠心耿耿地呈上奏折,那上面记录的,是各大世家犯罪的罪证。
韩真未必不知道女皇是拿他当刀,剪除世家,可他愿意,有付出就会有收获,随着女皇权柄的一步步加深,他,及他身后的寒门官员,也会获得更多权柄。
这就够了。
在陈家倒台的时候,韩真特意去接陈烟。
到底是顾念着陈烟的情谊,韩真没有斩尽杀绝,尚留有一丝余地,只是流放。
陈氏祖地已经重新派人去治理,凡是陈姓者都迁居别处,这一去,再想要重归过去的辉煌,就难了。
流放的队伍前。
韩真坐在马车中——他已经不是意气风发的少年郎了,却依然俊美无俦,更添位高权重的风采。
“烟儿,入我的府中吧。”
几年前古灵精怪活泼淘气的少女经过这些年的蹉跎,已经不再灵动俏丽,眸光转动间尽是平静与沉稳:“不了。”
韩真诧异,他没想到陈烟会拒绝。
“我和阿爹阿娘一起。”
陈家主支的人都被流放。
韩真:“流放之地在巴州,南蛮瘴气之地,毒虫鼠蚁遍地,何其苦也,你怎么受得住?”
陈烟摇了摇头:“我要陪我阿爹和阿娘。”
似乎经过韩真的拒婚之后才真正清醒。
韩真沉默。
“你……当真不随我去?”
陈烟摇头:“我做的决定,从不后悔。”
韩真再无法挽留,他看着陈烟坚定的眸子,在心中暗道,是我负你,终有一日我会接你回来。
然后不再挽留,放她回去。
回到自己父母所在之后,陈烟如星光一般璀璨的眼光渐渐平静。
她的父亲,陈家的家主默默看着这一幕,道:“这些年,你究竟在打什么主意?”
陈烟:“父亲?”
陈父:“你是我唯一的女儿,我怎么会不了解你……这些年也是被你突然而来的变化迷了眼,以为你真对这小子情根深种……”
陈烟依旧维持着先前的表情,望着身边寥落的族人,笑而不语。
陈父摇头:“罢了……都沦落到这步田地,你还想要如何,就随你去吧。”
陈烟依旧笑而不语。
自铲除世家之后,韩真是春风得意,因为根基浅薄的寒门官员在朝堂上占据主要位置,只能依附女皇生存,所以仙歌的权势全所未有的大。
她下一步做的,就是铲除以光王为首的宗室。
宗室这些年一直在坐山观虎斗,世家与寒门之间的争斗他们在意,但更在意的,确定女皇的君后。
都这么些年过去了,霍威倾塌了,世家倒台了,女皇的君后人选依然没有定下来。
宗室对此自然是大喜,他们正准备借女皇没有后嗣之由要求过继宗室,定下皇太子。
可仙歌却总是推诿。
过继可以,但如果人选是光王的嫡子,那便不行。
这些年来,她已经受够了,这群虎视眈眈总想着要郑月恒性命的宗室,现在权臣与世家都倒台,也是时候处置他们了。
朝堂上的官员自政令中察觉到女皇的意图,都不用多考虑,直接一拥而上弹劾光王。
不管他是私占民田,还是王府违制,还是作风放荡,抑或是贪污受贿。
弹劾的奏折从早来到晚。
光王从一开始的被训斥,被罚俸禄,被禁足,到后面的削减封地,剥夺职位,甚至到了最后的削除王爵。
光王终于忍无可忍,在他的封地,起兵造反。
这正是仙歌想要的。
正想要个合适的借口能够牵扯其他的宗室,现在就被送上来了。
光王造反,其他同样遭受打压的宗室迅速响应,朝廷立马派兵讨伐。
这是一场持续了三月的战争。
战争平息之后,所有人都惊讶于平复的速度。
三月……实在是太短了。
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朝廷的军队就好像未卜先知一样,对于叛军粮草,兵马,防御等一应诸事全然知晓,几次打得叛军溃不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