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说有可能。”
李诗茵枝梧着。
说起来,李诗茵现在也只有四岁多,虚岁也不过五岁多。放在别人家,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但是在李家,整个家里都知道她聪明,从会说话就会做诗,十里八乡的夫子都称赞。
所以,潜移默化的李家并不将她当成孩子。尤其是李诗茵经营的好。这就更导致整个家里都以她为中心。甚至言听计从。
而且李家大娘也没多少见识,所以,她这么一说,李家大娘就认了真。以为真的能影响儿子当官呢。
李诗茵也不管李家大娘的大喊大叫,她考虑了很久,终于下定了决定。
“娘,要不,我们去京城吧。”
“京城?”李家大娘一愣:“去京城干什么?那么远。”
李诗茵笑道:“哥哥将来考试,不也一样要去京城吗?现在我们早点去,可以早做准备。也避免宁家之事的影响。当然,最重要的是,京城是天子脚下。有学问的人多。哥哥们在那里学习会更好。再加上我们家的生意也可以在京城做的更好。咱们现在做的生意,在这小地方能挣多少钱?到了京城。开了店做了庄,多少钱挣不了。”
李诗茵条理清晰,将各种好处都讲出来。让她说着,仿佛不去京城就吃了大亏一样。
李家大娘听的也有些意动。
“我的乖女儿,你说的没错。京城可不遍地都是钱吗?”想到京城的繁华和钱,李家大娘激动起来:“我这就去找你爹商量。”
看着李家大娘的背影,李诗茵嘴角露出满意的笑容。不过,她不放心李家大娘的说辞,还是决定自己去跟李家爹说。
另一边,沧州。
一处精巧素雅的庭院里,夫人正在窗前赏花。同时她手里还拿着一张信纸。上面写了长夷和安宁两人到了京城后的事儿。
“义女吗?”
夫人轻轻说了一句:“罢了,义女就义女吧,不值什么。”
第二天,安宁和长夷两人起了一个大早,随便吃了点饭。就准备出门。
“姑娘,您就打算这么出去?”
宝珠愣愣地看着安宁。她在侯府长大。府里的姑娘小姐天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何曾能轻易出门?偶尔跟着长辈去庙里上柱香,都要提前好几日打点。车马随从,无一不全。而且,帷帽纱巾,都是必不可少的。哪有像安宁这样的,吃了饭,拎着包袱就准备走。
安宁无奈:“宝珠,我又不是真的侯门小姐,你至于这么惊讶吗?”
“可,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