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皇军队不再动用骑兵攻击,知道这样很难攻破空心方阵,即使攻破,骑兵伤亡也会非常巨大。
于是,直接动用火炮,一炮轰出,倒下一片,好可怕。
火炮的巨大杀伤立即引起那些步兵一阵恐慌,因为他们站在那里就像是一个活靶子。
观察力不错的崇祯立即发现有些不对,这炮弹好像不对。
影片没有暂停,继续播放,他终于看清,火炮发射出来的,不是一个大铁球,而是小得多而且数量更多的弹丸。
这些弹丸威能强大,厚厚的木板,轻易的就洞穿一个大窟窿。
于是,他立即提出了心中的疑问。
沈浪有准备榴霰弹的照片,他先调出照片,然后给出了解答:“陛下,这叫榴霰弹,就像这样。”
“陛下,你再看这炮弹里面,有很多同样大小的小弹丸,可以多达几十上百枚。”
“炮弹发射后,这弹体外部由于受到巨大冲击,直接破裂,里面的小弹丸就会向雨点一般扑向敌人,就像这影片中的一样,一打一大片,杀伤力极大。”
“八里桥之战中,联军也是使用了大量的榴霰弹,才对清军造成巨大的伤亡。”
“而这部影片中的战斗,还是发生在八里桥之战前三十多年,炮弹的威力远不及八里桥之战时联军使用的炮弹。”
“正因为如此,这部影片中所使用的榴霰弹工艺难度不是很高,我大明的火炮完全可以借鉴。”
崇祯就喜欢听最后一句话,可以借鉴,每当哪部影片中出现新式武器,沈浪说大明可以借鉴,他心中就激动无比。
其实,大明也有类似的武器,崇祯也知道,比如虎蹲炮,佛朗机炮,红夷大炮等,都可以发射类似的散弹。
但是在威能,以及野战能力上,显然远远不及刚才的火炮。
《救国同盟》的关键知识点已经让崇祯看到了,就没必要继续播放下去了。
接着,沈浪又打开电影《四片羽毛》,开始快进观看,并介绍背景。
“这大概是发生在两百四十年后的一次战斗,就是八里桥之战后的二十几年。”
沈浪在一个镜头前按了暂停,对崇祯道:“陛下,你看这人手上拿着的子丨弹丨,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崇祯定睛一看,果然是完全不同。
之前的电影,弹丸和火药都是由纸壳包着的。
装填时先用嘴咬破纸壳,在药池中倒入火药,再将弹丸和发射药从枪口中塞进去,用通条将弹丸捣下去,然后完成射击。
而这个黑人手里拿着的弹丸,好像是金属的,他还发现了一个更大的不同。
这人装填弹丸,也就是子丨弹丨的时候,他不是从枪口塞进去的,而是在枪管下方翻起来一个盖子,然后把子丨弹丨放了进去。
“还能如此装填弹丸?”
崇祯能有此疑问很正常,因为后膛枪在发明后,甚至有不少名人名将都强烈反对。
觉得用后膛枪好像就是在用屁股吃饭一样恶心,拒绝接受这种新事物。
直到被现实一次次打脸,在后膛线在战场上体现出了强大的优越性之后。
这些人才不得不捏着鼻子承认了后膛枪的存在,接受了后膛枪淘汰前膛枪的事实。
沈浪适时的解释道:
“是的陛下,这时的人类已经发明了金属定装子丨弹丨,也就是将之前的纸壳变成了黄铜,将发射药和弹头都装在了一起。”
“这个从后面装填子丨弹丨的火枪,我们叫做后膛枪。”
“后膛枪的发明是火枪的一次巨大进步,射击的速度快了很多。因为枪管里加了膛线,射击的距离也远了很多,可以射杀近两里远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