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反复,让建虏疲于奔命。
看到勇卫营这几近无赖的打法,崇祯苦笑不己。
如果是自己遇到这样的敌人,真的会被气死。
但是现在朕的心里怎会如此开心呢?因为这是我大明的勇卫营啊,哈哈哈……
沈浪瞥了一眼崇祯的表情,还以为他对这种战术不太满意,觉得勇卫营太小家子气了,不够果决。
于是解释道:“陛下,我们的战术目标是,不求一次消灭敌人,只求伤敌的同时自己不要有太多伤亡。”
“一次消灭敌人十个百个,十次就会消灭百个千个,将这一次次小小得胜利加起来,完全可以看成是一次大胜,此为聚小胜为大胜。”
崇祯立即明白:“荀子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与沈卿聚小胜为大胜之理不谋而合,沈卿,大才也。”
崇祯觉得这个理念真的非常清奇,也很赞同,同时也说明沈浪此人很理智,不是那种急功近利之人。
急功近利的人肯定无法忍受什么聚小胜为大胜的心思,只要有一点可能,恨不得一次性将敌人全部消灭,不管己方损失有多大。
这是完全两种不同的理念,崇祯虽然有时候也有些急功近利,但是他在这个理念上却很支持沈浪。
也可以说他很在乎沈浪的安全,也很宝贝这支勇卫营。
不想看到沈浪有生命危险,也不想看到勇卫营损失太大,因为他们都对大明来说,太重要了。
在作战中,勇卫营充分的发挥出己方火枪的性能,一次次的打击了敌人。
果然如同沈浪所料,汉军在勇卫营的持续打击下,伤亡惨重,无法进行有效的还击,终于崩溃了。
逼得后方阿巴泰亲率的军阵不得不射杀这些溃军,当真是可笑无比。
有了这样一个非常好的开端,也大为震动了建虏先锋军的军心,为接下来的大胜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从这里可以看出沈浪的心思非常缜密。
更难能可贵的是,沈浪不会为了贪功而置麾下士兵性命于不顾。
很多次沈浪有扩大战果的机会,但他不想用自己麾下士兵的性命去换取建虏的性命,主动先一步撤离,尽可能的不与建虏近战。
然后再反复利用同样的战术,每次消灭一点敌人,同时又尽量保证己方的伤亡能够减小到最低。
既可以不断的打击敌人的士气,又可以提升己方的士气。
真的将聚小胜为大胜的策略运用得非常好。
接下来,沈浪还用到了心里战,趁着建虏初战新败,汉军军心不稳之机,通过扩音器阵前喊话。
即便是阿巴泰亲率的军阵,都军心动荡,不得不加快出战。
可随着勇卫营的炮声一响,这一切都成了笑话,不少汉军临阵脱逃。
两军交战之际,一方军阵不时的有士兵不顾危险的冲出军阵,疯狂逃命,当真是奇闻。
没想到建虏也会有今天,真是大快人心,崇祯畅快大笑。
沈浪手段频出,用各种方式来影响敌人、离间敌人,再趁虚而入打击敌人,真的令人叹为观止。
崇祯一次次的拍案叫绝,特别是沈浪让人开启大喇叭那一招。
哪怕是现在在视频中听到那高音唢呐般victory,他自己都觉得够损的,笑得前仰后合。
王承恩在一旁适时的插话道:“陛下你有所不知,奴婢可是用望远镜看得清楚着呢。那些建虏都傻了,他们做梦都不会想到,我大明还有这种招数,太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