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泰态度诚恳的道:“一切但凭英亲王作主。”
阿济格目光微凝,阿巴泰则是看向他处,不再言语。
阿济格重重的哼了一声,又连续点了几人,皆是这种话。
算了,不问了,问了也是白问,而且还没办法找麻烦。
看来,还是只能靠他阿洛格自己,他完全可以想象自己就这样回去得后果,必将失去一切,亲兄弟多尔衮也保不住自己,更不会保。
他阿济格会甘心吗?肯定不会,而且剩下的军力完全有一战之力。
所以,不能就这么回去。必须要想办法减轻自己的责任,唯有立功消罪。
眼下在明国境内立功有两种方式,最有效的方式是消灭京师城外的那支明军。
全军上下所有人都见识到了这支明军的强大,并不是他阿济格无能才造成这般的损失,而是他阿济格倒霉才遇到这支明军。
若是半年前阿巴泰遇到,估计结局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当然,凡事没有如果,即便他阿济格倒霉,他也只能认,毕竟这次的巨大损失总得需要有人承担责任,不然无法服众。
可如果能够将功补过,将这支明军消灭,必然能够减轻罪责,若能再在关宁军身上占些便宜就更好了。
除了打击明军,另一种立功的方式就是劫掠,掠夺大量财宝物资和人口牲畜。
但是,不消除明军的威胁,能放心去劫掠吗?被抄了后路怎么办?
所以,最完美的脱罪方式是先消灭明军,然后再大肆劫掠一番,这样足以功过相抵了。
“此战之败,皆在我们对这支突然出现的明军知之甚少,安插在明国境内的探子,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若是我们知道明军有新式火枪和火炮,怎会一次次落入明军圈套?最终,才导致我们付出那么多不必要的代价才慢慢的了解敌人。”
说到这里,阿济格看向阿巴泰道:“饶余郡王,你觉得是否如此?”
阿巴泰微一沉吟,知道阿济格是要想方设法把自己带上,但又不得不回答,他点点头道:“确实如此。”
阿济格很满意阿巴泰的回答,又继续道:“现如今明军各种手段我们已然知晓,要找到应对之法,也没有那般困难。”
“我们可以造出大量能防住明军火枪的加固楯车,然后将所有楯车摆成一线,组成一条长长的横队,纵列缩短成五人甚至是更少。”
“这样的话,尽可能的将我大军攻击阵形全面展开,极尽压缩明军骑兵活动区域,迫其无法出阵,只能等待我军来攻。”
“明军火枪打不穿楯车的护板,哪怕是放炮,一发炮弹也只能造成几人伤亡。”
“我们已经可以确认那种新式火炮,明军只有六门,任由他们全力发炮,在我军攻抵其阵前时,也顶多造成几百人伤亡。”
“只要能冲上明军阵地,与明军近战,我大清精锐不惧任何人。”
说到这里,阿济格又看向阿巴泰道:“饶余郡王,你觉得是否如此?”
阿巴泰想了想道:“英亲王殿下说的不无道理,但是明军手段,往往出其不意,还是小心为妙。”
阿巴泰这话就显得比较精明,不完全赞同,但也不反对。
阿济格虽然以缺少智慧著称,但并不傻,自然能够听出其中猫腻,不过也不能说这话有错,谁知道明军不会有新的手段?
但是他阿济格不能认,也不能说出来,他之所以说这么多,无非就是要找到足够的理由留下来再拼一次。
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给他阿济格面子,比如正黄旗的昂邦章京图赖。
他之前不开口,只是想让阿济格主动下令撤退。这样的话他就不用在明面上得罪多尔衮三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