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沉吟了一下,说道:“慈烺先谢过先生拯救我大明于危难之中,使慈烺一家免遭家破人亡之苦。”
说罢,还向沈浪郑重的行了一礼。
沈浪上前扶起他,随口说道:“也许我真的是冥冥之中被太祖显灵召唤来的呢?”
朱慈烺听到之后,眉头一蹙,随即舒展开来,真的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方才亲眼看到先生从那道金门中进出,从几百年后来到大明,那太祖为何就不能显灵?
不然先生怎会这般赶巧的出现在父皇面前,而且又是在大明最危急的时候出现。
可能是太祖知晓父皇已然无力回天,大明将亡,所以才选择这个时机让先生出现吧。
而先生出现之后确实拯救大明于水火之中,让大明渡过了最危险的时刻,甚至是破天荒的重创了建虏入寇的大军。
这也说明太祖是精心的挑选了一个对大明有用,又不会危害大明的人。
沈浪不会想到自己只是随意的一句话就让这个少年想那么多,如果朱慈烺把自己心中所想讲出来,恐怕就要轮到沈浪胡思乱想了。
毕竟,谁敢保证不会真的是老朱家的哪位先祖显灵把他沈浪弄来的呢?包括那道传送门的出现都无法用科学来解释,所以什么可能性都有。
不过沈浪问朱慈烺的目的不是要让他感谢自己,所以继续问道:“殿下,你认为,我大明该何去何从,如何中兴?”
朱慈烺沉吟了一下,才回道:“尽快剿灭流寇,恢复生产;革除弊政,整顿吏治;改革变法,实行新政。”
沈浪眼前微微一亮,总结得很到位,这也是他沈浪接下来和崇祯要一起做的。
随即,沈浪问起了他的实施之法,毕竟这句话说出来不难,但是做起来却是困难重重。
朱慈烺显然是考虑过这个问题,所以他并没有思虑太长时间,便将自己的一些想法侃侃而谈的讲了出来。
显然也是想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中发挥出自己的一些才能。
沈浪仔细的听着,不时的提出一些疑问,甚至是设置一些难题。
朱慈烺没有显出不耐烦,尽力的回答沈浪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有些他觉得自己回答不好,或是回答不上来的,还请求沈浪给他一些时间去寻找答案。
因为沈浪带过来的书籍有很多,他只是看了其中很小一部分。
沈浪对他这份钻研的精神是很赞赏的,遇到困难不要烦躁,也不要逃避,自己想办法去寻找解决之法。
当然,沈浪在他身上看到的不仅是不卑不亢,也有果决和狠辣的一面。
当沈浪问他如何处置那些已经被锦衣卫掌握罪证的贪官污吏时,他只回答了四个字:应尽杀之。
看来,这少年郎对这些人还是一如既往的痛恨。
正史中他还当着李自成的面,劝李自成将那些投降的官员应该全部杀了,都是些不忠不义之辈。
现如今,他知道了这段历史,杀心更甚。
“那国丈周奎,如何处置?”沈浪直接抛出了一个难题。
沈浪本以为他会回避这个问题,或者是敷衍一番,但没想到,他在沉吟了一会儿之后,还是吐出一个字:“杀。”
沈浪心头微动:“挖草,这小子是个狠人,比之其父要果决多了。”
沈浪能够感受到,朱慈烺身上的一些品质是崇祯所不具备的,在不少方面,真的比崇祯更像一个帝王。
这也可以理解,崇祯从小就未受过任何的帝王教育,而且是匆匆上任。
看似勤奋,却是没有章法,政治头脑也很简单,所以导致勤奋十七年,只勤奋了个亡国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