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2 心腹之患(1 / 2)

李二不解问道:“子忧,你这话又是何意?可否解释一二?”</p>

李忘忧不答反问道:“叔叔,我大唐的心腹之患,突厥人已经臣服,此乃叔叔的不世功勋。但却不知叔叔以为,如今哪个国家还会威胁到大唐?”</p>

他这话倒是让李二以及一众大佬都微微蹙眉,半晌李二才说道:“以朕看来,今后北方高句丽便是大唐的心腹之患!”</p>

程咬金、房玄龄等人也是纷纷点头。</p>

前隋三征高句丽不得,最终惨败而归,无数汉家将士的头颅被高句丽人垒成京观。</p>

即便大唐立国之后,高句丽与大唐的关系表面上尚且过得去,但其实大唐君臣无时无刻不在琢磨再次北伐,灭掉高句丽。</p>

历史上,李二曾在贞观十九年亲征高句丽。</p>

唐太宗在玄武门之变登基为帝后,除了为抵御东突厥颉利可汗的二十万骑兵,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六骑至渭水边,与颉利可汗谈判,签下渭水之盟外,征伐高句丽便是他登基之后,唯一一次御驾亲征,可见其对高句丽的重视程度。</p>

“辽东本中国之地,隋氏四出师而不能得;朕今东征,欲为中国报子弟之仇,雪君父之耻耳!”</p>

这便是历史上,唐太宗御驾亲征前说过的话。</p>

李忘忧却微笑摇头:“叔叔,诸公,以小侄看来,高句丽不过癣疥之疾。前隋三征高句丽不得,却并非高句丽有多厉害,只是前隋犯了太多错误。加之粮草补给不易,以及辽东天气严寒所至。”</p>

“哦?子忧你居然这般轻视高句丽?”李二闻言,略微有些不悦。</p>

李忘忧连忙解释道:“叔叔,并非小侄轻视,而是我大唐与前隋却是不同。”</p>

“有何不同?”</p>

“叔叔与诸公莫非忘了四轮马车?旁的不说,光这四轮马车,便能保证我大唐铁骑的粮草无后顾之忧。至于严冬御寒,那更不是问题,小侄自有办法解决。”</p>

他笑着看向李二与程咬金等人:“叔叔,诸公,若我大唐铁骑无粮草之忧,无严寒之苦,至于高句丽的坚城……”</p>

李忘忧笑着指了指那些被炸药包炸出弹坑:“小侄可不认为,高句丽人的城墙,能抵御得了震天雷。如此一来,高句丽拿什么阻挡我大唐铁骑?小侄可不相信高句丽还有资格成为我大唐的心腹之患!”</p>

他这番话说完,李二与程咬金等人倒是愣住了。</p>

李忘忧说的这些,却是众人之前所没琢磨过的。</p>

但仔细想来,却是很有道理。</p>

“哇哈哈哈,子忧所言有理!若是有这震天雷相助,高句丽不过土鸡瓦狗罢了!陛下,若是要讨伐高句丽,我老程当仁不让!那什么狗屁高句丽王的脑袋,我给陛下割回来当夜壶用!”</p>

李二被程咬金这老流氓给弄得有些哭笑不得:“滚一边去,朕要那腌臜货作甚?”</p>

他又扭头看向李忘忧:“子忧,你所言当真?你真有办法解决将士们冬季御寒?”</p>

前隋三征高句丽惨败,有一个很大的原因,便是辽东的严寒天气。</p>

由其第一次征伐辽东,杨广远征军号称两百万,实际一百三十万人远征辽东,却因为辽东糟糕的天气以及难以为继的粮草供应,再加上杨广的胡乱指挥,最后隋军惨败,损失三十万大军,丢盔弃甲而回。</p>

若李忘忧真能解决大军的御寒问题,加上充足的粮草供应以及火药,若是灭不了高句丽,那才奇怪了。</p>

与历史上的唐军比较而言,如今的大唐,却因为李忘忧的出现,从而导致唐军的威势更胜以往。</p>

比如那小小的马蹄铁,便让唐军的战马数量增加了至少三成……翠微宫山谷的军械作坊,一刻不停打制着各种百炼精钢的甲胄兵刃……密码信让唐军细作传递信息更是方便……青霉素、救护兵的出现,能减少唐军的伤亡……吉利服与望远镜能让唐军斥候放心侦查敌军动向……精钢打制的钢弩,能百万军中猎杀敌军将领……</p>

这一切的总总,让这个时空的唐军无比强大!</p>

这些事情,李二等人自然不知,但李忘忧这伪军迷却是能够想得到的。</p>

故而他根本不觉得,高句丽还能成为大唐铁骑的绊脚石。</p>

“叔叔,小侄岂能拿这种事情开玩笑?”</p>

李忘忧很是轻松的耸耸肩膀。</p>

御寒并不难,只要拿下高昌,大量种植棉花即可。</p>

棉衣的御寒作用,丝毫不逊色与动物皮毛,更关键的是价格便宜,能够大量装备。</p>

大唐只是尚不知道棉花的好处,否则高昌这些西域国家,哪里等得到贞观十四年才会被唐军灭掉。</p>

“好,好!若当真如此,待朕收复辽东,子忧你当为首功!”</p>

李二与程咬金等人皆抚掌大笑,对于李忘忧的话无人怀疑。</p>

对于程咬金、尉迟敬德这些国公大佬而言,若是这样都攻伐不下高句丽,他们真可以找块豆腐,自己一头撞死来得好。</p>

李二笑过之后,才心情愉悦的再次询问道:“既然子忧你不认为高句丽是我大唐的心腹之患,那你且说说,你所言的外患,究竟是谁?薛延陀?西突厥还是吐谷浑?”</p>

李忘忧却没直接回答,很是装逼的轻咳一声:“叔叔,我准备了一样东西,正打算献给叔叔。不若请叔叔与诸公先看看此物,小侄再与叔叔详细解释,可好?”</p>

“可!”李二自然应允,心中也甚是好奇。</p>

众人重新返回李府城堡,李忘忧请李二等人在客厅稍后片刻,自己则匆匆跑去了书房取出一物。</p>

将此物取来客厅后,李忘忧示意所有府中仆役婢女全部退去,就连李二身旁的那些内侍,都被他请示过李二后,让米拓将他们全部赶了出去。</p>

众人见李忘忧如此郑重其事,知道他是认真的,故而对于他手中之物更是好奇。</p>

不用说,此物必然又是道祖传授下来的,否则李忘忧也不会这般紧张。</p>

待所有的闲杂人等全部退去,李忘忧才缓缓展开了手中之物,却引得客厅之中,包括李二在内,众人齐声发出了一声惊呼……</p>

(未完待续)</p> 李二不解问道:“子忧,你这话又是何意?可否解释一二?”</p>

李忘忧不答反问道:“叔叔,我大唐的心腹之患,突厥人已经臣服,此乃叔叔的不世功勋。但却不知叔叔以为,如今哪个国家还会威胁到大唐?”</p>

他这话倒是让李二以及一众大佬都微微蹙眉,半晌李二才说道:“以朕看来,今后北方高句丽便是大唐的心腹之患!”</p>

程咬金、房玄龄等人也是纷纷点头。</p>

前隋三征高句丽不得,最终惨败而归,无数汉家将士的头颅被高句丽人垒成京观。</p>

即便大唐立国之后,高句丽与大唐的关系表面上尚且过得去,但其实大唐君臣无时无刻不在琢磨再次北伐,灭掉高句丽。</p>

历史上,李二曾在贞观十九年亲征高句丽。</p>

唐太宗在玄武门之变登基为帝后,除了为抵御东突厥颉利可汗的二十万骑兵,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六骑至渭水边,与颉利可汗谈判,签下渭水之盟外,征伐高句丽便是他登基之后,唯一一次御驾亲征,可见其对高句丽的重视程度。</p>

“辽东本中国之地,隋氏四出师而不能得;朕今东征,欲为中国报子弟之仇,雪君父之耻耳!”</p>

这便是历史上,唐太宗御驾亲征前说过的话。</p>

李忘忧却微笑摇头:“叔叔,诸公,以小侄看来,高句丽不过癣疥之疾。前隋三征高句丽不得,却并非高句丽有多厉害,只是前隋犯了太多错误。加之粮草补给不易,以及辽东天气严寒所至。”</p>

“哦?子忧你居然这般轻视高句丽?”李二闻言,略微有些不悦。</p>

李忘忧连忙解释道:“叔叔,并非小侄轻视,而是我大唐与前隋却是不同。”</p>

“有何不同?”</p>

“叔叔与诸公莫非忘了四轮马车?旁的不说,光这四轮马车,便能保证我大唐铁骑的粮草无后顾之忧。至于严冬御寒,那更不是问题,小侄自有办法解决。”</p>

他笑着看向李二与程咬金等人:“叔叔,诸公,若我大唐铁骑无粮草之忧,无严寒之苦,至于高句丽的坚城……”</p>

李忘忧笑着指了指那些被炸药包炸出弹坑:“小侄可不认为,高句丽人的城墙,能抵御得了震天雷。如此一来,高句丽拿什么阻挡我大唐铁骑?小侄可不相信高句丽还有资格成为我大唐的心腹之患!”</p>

他这番话说完,李二与程咬金等人倒是愣住了。</p>

李忘忧说的这些,却是众人之前所没琢磨过的。</p>

但仔细想来,却是很有道理。</p>

“哇哈哈哈,子忧所言有理!若是有这震天雷相助,高句丽不过土鸡瓦狗罢了!陛下,若是要讨伐高句丽,我老程当仁不让!那什么狗屁高句丽王的脑袋,我给陛下割回来当夜壶用!”</p>

李二被程咬金这老流氓给弄得有些哭笑不得:“滚一边去,朕要那腌臜货作甚?”</p>

他又扭头看向李忘忧:“子忧,你所言当真?你真有办法解决将士们冬季御寒?”</p>

前隋三征高句丽惨败,有一个很大的原因,便是辽东的严寒天气。</p>

由其第一次征伐辽东,杨广远征军号称两百万,实际一百三十万人远征辽东,却因为辽东糟糕的天气以及难以为继的粮草供应,再加上杨广的胡乱指挥,最后隋军惨败,损失三十万大军,丢盔弃甲而回。</p>

若李忘忧真能解决大军的御寒问题,加上充足的粮草供应以及火药,若是灭不了高句丽,那才奇怪了。</p>

与历史上的唐军比较而言,如今的大唐,却因为李忘忧的出现,从而导致唐军的威势更胜以往。</p>

比如那小小的马蹄铁,便让唐军的战马数量增加了至少三成……翠微宫山谷的军械作坊,一刻不停打制着各种百炼精钢的甲胄兵刃……密码信让唐军细作传递信息更是方便……青霉素、救护兵的出现,能减少唐军的伤亡……吉利服与望远镜能让唐军斥候放心侦查敌军动向……精钢打制的钢弩,能百万军中猎杀敌军将领……</p>

这一切的总总,让这个时空的唐军无比强大!</p>

这些事情,李二等人自然不知,但李忘忧这伪军迷却是能够想得到的。</p>

故而他根本不觉得,高句丽还能成为大唐铁骑的绊脚石。</p>

“叔叔,小侄岂能拿这种事情开玩笑?”</p>

李忘忧很是轻松的耸耸肩膀。</p>

御寒并不难,只要拿下高昌,大量种植棉花即可。</p>

棉衣的御寒作用,丝毫不逊色与动物皮毛,更关键的是价格便宜,能够大量装备。</p>

大唐只是尚不知道棉花的好处,否则高昌这些西域国家,哪里等得到贞观十四年才会被唐军灭掉。</p>

“好,好!若当真如此,待朕收复辽东,子忧你当为首功!”</p>

李二与程咬金等人皆抚掌大笑,对于李忘忧的话无人怀疑。</p>

对于程咬金、尉迟敬德这些国公大佬而言,若是这样都攻伐不下高句丽,他们真可以找块豆腐,自己一头撞死来得好。</p>

李二笑过之后,才心情愉悦的再次询问道:“既然子忧你不认为高句丽是我大唐的心腹之患,那你且说说,你所言的外患,究竟是谁?薛延陀?西突厥还是吐谷浑?”</p>

李忘忧却没直接回答,很是装逼的轻咳一声:“叔叔,我准备了一样东西,正打算献给叔叔。不若请叔叔与诸公先看看此物,小侄再与叔叔详细解释,可好?”</p>

“可!”李二自然应允,心中也甚是好奇。</p>

众人重新返回李府城堡,李忘忧请李二等人在客厅稍后片刻,自己则匆匆跑去了书房取出一物。</p>

将此物取来客厅后,李忘忧示意所有府中仆役婢女全部退去,就连李二身旁的那些内侍,都被他请示过李二后,让米拓将他们全部赶了出去。</p>

众人见李忘忧如此郑重其事,知道他是认真的,故而对于他手中之物更是好奇。</p>

不用说,此物必然又是道祖传授下来的,否则李忘忧也不会这般紧张。</p>

待所有的闲杂人等全部退去,李忘忧才缓缓展开了手中之物,却引得客厅之中,包括李二在内,众人齐声发出了一声惊呼……</p>

(未完待续)</p> 李二不解问道:“子忧,你这话又是何意?可否解释一二?”</p>

李忘忧不答反问道:“叔叔,我大唐的心腹之患,突厥人已经臣服,此乃叔叔的不世功勋。但却不知叔叔以为,如今哪个国家还会威胁到大唐?”</p>

他这话倒是让李二以及一众大佬都微微蹙眉,半晌李二才说道:“以朕看来,今后北方高句丽便是大唐的心腹之患!”</p>

程咬金、房玄龄等人也是纷纷点头。</p>

前隋三征高句丽不得,最终惨败而归,无数汉家将士的头颅被高句丽人垒成京观。</p>

即便大唐立国之后,高句丽与大唐的关系表面上尚且过得去,但其实大唐君臣无时无刻不在琢磨再次北伐,灭掉高句丽。</p>

历史上,李二曾在贞观十九年亲征高句丽。</p>

唐太宗在玄武门之变登基为帝后,除了为抵御东突厥颉利可汗的二十万骑兵,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六骑至渭水边,与颉利可汗谈判,签下渭水之盟外,征伐高句丽便是他登基之后,唯一一次御驾亲征,可见其对高句丽的重视程度。</p>

“辽东本中国之地,隋氏四出师而不能得;朕今东征,欲为中国报子弟之仇,雪君父之耻耳!”</p>

这便是历史上,唐太宗御驾亲征前说过的话。</p>

李忘忧却微笑摇头:“叔叔,诸公,以小侄看来,高句丽不过癣疥之疾。前隋三征高句丽不得,却并非高句丽有多厉害,只是前隋犯了太多错误。加之粮草补给不易,以及辽东天气严寒所至。”</p>

“哦?子忧你居然这般轻视高句丽?”李二闻言,略微有些不悦。</p>

李忘忧连忙解释道:“叔叔,并非小侄轻视,而是我大唐与前隋却是不同。”</p>

“有何不同?”</p>

“叔叔与诸公莫非忘了四轮马车?旁的不说,光这四轮马车,便能保证我大唐铁骑的粮草无后顾之忧。至于严冬御寒,那更不是问题,小侄自有办法解决。”</p>

他笑着看向李二与程咬金等人:“叔叔,诸公,若我大唐铁骑无粮草之忧,无严寒之苦,至于高句丽的坚城……”</p>

李忘忧笑着指了指那些被炸药包炸出弹坑:“小侄可不认为,高句丽人的城墙,能抵御得了震天雷。如此一来,高句丽拿什么阻挡我大唐铁骑?小侄可不相信高句丽还有资格成为我大唐的心腹之患!”</p>

他这番话说完,李二与程咬金等人倒是愣住了。</p>

李忘忧说的这些,却是众人之前所没琢磨过的。</p>

但仔细想来,却是很有道理。</p>

“哇哈哈哈,子忧所言有理!若是有这震天雷相助,高句丽不过土鸡瓦狗罢了!陛下,若是要讨伐高句丽,我老程当仁不让!那什么狗屁高句丽王的脑袋,我给陛下割回来当夜壶用!”</p>

李二被程咬金这老流氓给弄得有些哭笑不得:“滚一边去,朕要那腌臜货作甚?”</p>

他又扭头看向李忘忧:“子忧,你所言当真?你真有办法解决将士们冬季御寒?”</p>

前隋三征高句丽惨败,有一个很大的原因,便是辽东的严寒天气。</p>

由其第一次征伐辽东,杨广远征军号称两百万,实际一百三十万人远征辽东,却因为辽东糟糕的天气以及难以为继的粮草供应,再加上杨广的胡乱指挥,最后隋军惨败,损失三十万大军,丢盔弃甲而回。</p>

若李忘忧真能解决大军的御寒问题,加上充足的粮草供应以及火药,若是灭不了高句丽,那才奇怪了。</p>

与历史上的唐军比较而言,如今的大唐,却因为李忘忧的出现,从而导致唐军的威势更胜以往。</p>

比如那小小的马蹄铁,便让唐军的战马数量增加了至少三成……翠微宫山谷的军械作坊,一刻不停打制着各种百炼精钢的甲胄兵刃……密码信让唐军细作传递信息更是方便……青霉素、救护兵的出现,能减少唐军的伤亡……吉利服与望远镜能让唐军斥候放心侦查敌军动向……精钢打制的钢弩,能百万军中猎杀敌军将领……</p>

这一切的总总,让这个时空的唐军无比强大!</p>

这些事情,李二等人自然不知,但李忘忧这伪军迷却是能够想得到的。</p>

故而他根本不觉得,高句丽还能成为大唐铁骑的绊脚石。</p>

“叔叔,小侄岂能拿这种事情开玩笑?”</p>

李忘忧很是轻松的耸耸肩膀。</p>

御寒并不难,只要拿下高昌,大量种植棉花即可。</p>

棉衣的御寒作用,丝毫不逊色与动物皮毛,更关键的是价格便宜,能够大量装备。</p>

大唐只是尚不知道棉花的好处,否则高昌这些西域国家,哪里等得到贞观十四年才会被唐军灭掉。</p>

“好,好!若当真如此,待朕收复辽东,子忧你当为首功!”</p>

李二与程咬金等人皆抚掌大笑,对于李忘忧的话无人怀疑。</p>

对于程咬金、尉迟敬德这些国公大佬而言,若是这样都攻伐不下高句丽,他们真可以找块豆腐,自己一头撞死来得好。</p>

李二笑过之后,才心情愉悦的再次询问道:“既然子忧你不认为高句丽是我大唐的心腹之患,那你且说说,你所言的外患,究竟是谁?薛延陀?西突厥还是吐谷浑?”</p>

李忘忧却没直接回答,很是装逼的轻咳一声:“叔叔,我准备了一样东西,正打算献给叔叔。不若请叔叔与诸公先看看此物,小侄再与叔叔详细解释,可好?”</p>

“可!”李二自然应允,心中也甚是好奇。</p>

众人重新返回李府城堡,李忘忧请李二等人在客厅稍后片刻,自己则匆匆跑去了书房取出一物。</p>

将此物取来客厅后,李忘忧示意所有府中仆役婢女全部退去,就连李二身旁的那些内侍,都被他请示过李二后,让米拓将他们全部赶了出去。</p>

众人见李忘忧如此郑重其事,知道他是认真的,故而对于他手中之物更是好奇。</p>

不用说,此物必然又是道祖传授下来的,否则李忘忧也不会这般紧张。</p>

待所有的闲杂人等全部退去,李忘忧才缓缓展开了手中之物,却引得客厅之中,包括李二在内,众人齐声发出了一声惊呼……</p>

(未完待续)</p> 李二不解问道:“子忧,你这话又是何意?可否解释一二?”</p>

李忘忧不答反问道:“叔叔,我大唐的心腹之患,突厥人已经臣服,此乃叔叔的不世功勋。但却不知叔叔以为,如今哪个国家还会威胁到大唐?”</p>

他这话倒是让李二以及一众大佬都微微蹙眉,半晌李二才说道:“以朕看来,今后北方高句丽便是大唐的心腹之患!”</p>

程咬金、房玄龄等人也是纷纷点头。</p>

前隋三征高句丽不得,最终惨败而归,无数汉家将士的头颅被高句丽人垒成京观。</p>

即便大唐立国之后,高句丽与大唐的关系表面上尚且过得去,但其实大唐君臣无时无刻不在琢磨再次北伐,灭掉高句丽。</p>

历史上,李二曾在贞观十九年亲征高句丽。</p>

唐太宗在玄武门之变登基为帝后,除了为抵御东突厥颉利可汗的二十万骑兵,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六骑至渭水边,与颉利可汗谈判,签下渭水之盟外,征伐高句丽便是他登基之后,唯一一次御驾亲征,可见其对高句丽的重视程度。</p>

“辽东本中国之地,隋氏四出师而不能得;朕今东征,欲为中国报子弟之仇,雪君父之耻耳!”</p>

这便是历史上,唐太宗御驾亲征前说过的话。</p>

李忘忧却微笑摇头:“叔叔,诸公,以小侄看来,高句丽不过癣疥之疾。前隋三征高句丽不得,却并非高句丽有多厉害,只是前隋犯了太多错误。加之粮草补给不易,以及辽东天气严寒所至。”</p>

“哦?子忧你居然这般轻视高句丽?”李二闻言,略微有些不悦。</p>

李忘忧连忙解释道:“叔叔,并非小侄轻视,而是我大唐与前隋却是不同。”</p>

“有何不同?”</p>

“叔叔与诸公莫非忘了四轮马车?旁的不说,光这四轮马车,便能保证我大唐铁骑的粮草无后顾之忧。至于严冬御寒,那更不是问题,小侄自有办法解决。”</p>

他笑着看向李二与程咬金等人:“叔叔,诸公,若我大唐铁骑无粮草之忧,无严寒之苦,至于高句丽的坚城……”</p>

李忘忧笑着指了指那些被炸药包炸出弹坑:“小侄可不认为,高句丽人的城墙,能抵御得了震天雷。如此一来,高句丽拿什么阻挡我大唐铁骑?小侄可不相信高句丽还有资格成为我大唐的心腹之患!”</p>

他这番话说完,李二与程咬金等人倒是愣住了。</p>

李忘忧说的这些,却是众人之前所没琢磨过的。</p>

但仔细想来,却是很有道理。</p>

“哇哈哈哈,子忧所言有理!若是有这震天雷相助,高句丽不过土鸡瓦狗罢了!陛下,若是要讨伐高句丽,我老程当仁不让!那什么狗屁高句丽王的脑袋,我给陛下割回来当夜壶用!”</p>

李二被程咬金这老流氓给弄得有些哭笑不得:“滚一边去,朕要那腌臜货作甚?”</p>

他又扭头看向李忘忧:“子忧,你所言当真?你真有办法解决将士们冬季御寒?”</p>

前隋三征高句丽惨败,有一个很大的原因,便是辽东的严寒天气。</p>

由其第一次征伐辽东,杨广远征军号称两百万,实际一百三十万人远征辽东,却因为辽东糟糕的天气以及难以为继的粮草供应,再加上杨广的胡乱指挥,最后隋军惨败,损失三十万大军,丢盔弃甲而回。</p>

若李忘忧真能解决大军的御寒问题,加上充足的粮草供应以及火药,若是灭不了高句丽,那才奇怪了。</p>

与历史上的唐军比较而言,如今的大唐,却因为李忘忧的出现,从而导致唐军的威势更胜以往。</p>

比如那小小的马蹄铁,便让唐军的战马数量增加了至少三成……翠微宫山谷的军械作坊,一刻不停打制着各种百炼精钢的甲胄兵刃……密码信让唐军细作传递信息更是方便……青霉素、救护兵的出现,能减少唐军的伤亡……吉利服与望远镜能让唐军斥候放心侦查敌军动向……精钢打制的钢弩,能百万军中猎杀敌军将领……</p>

这一切的总总,让这个时空的唐军无比强大!</p>

这些事情,李二等人自然不知,但李忘忧这伪军迷却是能够想得到的。</p>

故而他根本不觉得,高句丽还能成为大唐铁骑的绊脚石。</p>

“叔叔,小侄岂能拿这种事情开玩笑?”</p>

李忘忧很是轻松的耸耸肩膀。</p>

御寒并不难,只要拿下高昌,大量种植棉花即可。</p>

棉衣的御寒作用,丝毫不逊色与动物皮毛,更关键的是价格便宜,能够大量装备。</p>

大唐只是尚不知道棉花的好处,否则高昌这些西域国家,哪里等得到贞观十四年才会被唐军灭掉。</p>

“好,好!若当真如此,待朕收复辽东,子忧你当为首功!”</p>

李二与程咬金等人皆抚掌大笑,对于李忘忧的话无人怀疑。</p>

对于程咬金、尉迟敬德这些国公大佬而言,若是这样都攻伐不下高句丽,他们真可以找块豆腐,自己一头撞死来得好。</p>

李二笑过之后,才心情愉悦的再次询问道:“既然子忧你不认为高句丽是我大唐的心腹之患,那你且说说,你所言的外患,究竟是谁?薛延陀?西突厥还是吐谷浑?”</p>

李忘忧却没直接回答,很是装逼的轻咳一声:“叔叔,我准备了一样东西,正打算献给叔叔。不若请叔叔与诸公先看看此物,小侄再与叔叔详细解释,可好?”</p>

“可!”李二自然应允,心中也甚是好奇。</p>

众人重新返回李府城堡,李忘忧请李二等人在客厅稍后片刻,自己则匆匆跑去了书房取出一物。</p>

将此物取来客厅后,李忘忧示意所有府中仆役婢女全部退去,就连李二身旁的那些内侍,都被他请示过李二后,让米拓将他们全部赶了出去。</p>

众人见李忘忧如此郑重其事,知道他是认真的,故而对于他手中之物更是好奇。</p>

不用说,此物必然又是道祖传授下来的,否则李忘忧也不会这般紧张。</p>

待所有的闲杂人等全部退去,李忘忧才缓缓展开了手中之物,却引得客厅之中,包括李二在内,众人齐声发出了一声惊呼……</p>

(未完待续)</p> 李二不解问道:“子忧,你这话又是何意?可否解释一二?”</p>

李忘忧不答反问道:“叔叔,我大唐的心腹之患,突厥人已经臣服,此乃叔叔的不世功勋。但却不知叔叔以为,如今哪个国家还会威胁到大唐?”</p>

他这话倒是让李二以及一众大佬都微微蹙眉,半晌李二才说道:“以朕看来,今后北方高句丽便是大唐的心腹之患!”</p>

程咬金、房玄龄等人也是纷纷点头。</p>

前隋三征高句丽不得,最终惨败而归,无数汉家将士的头颅被高句丽人垒成京观。</p>

即便大唐立国之后,高句丽与大唐的关系表面上尚且过得去,但其实大唐君臣无时无刻不在琢磨再次北伐,灭掉高句丽。</p>

历史上,李二曾在贞观十九年亲征高句丽。</p>

唐太宗在玄武门之变登基为帝后,除了为抵御东突厥颉利可汗的二十万骑兵,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六骑至渭水边,与颉利可汗谈判,签下渭水之盟外,征伐高句丽便是他登基之后,唯一一次御驾亲征,可见其对高句丽的重视程度。</p>

“辽东本中国之地,隋氏四出师而不能得;朕今东征,欲为中国报子弟之仇,雪君父之耻耳!”</p>

这便是历史上,唐太宗御驾亲征前说过的话。</p>

李忘忧却微笑摇头:“叔叔,诸公,以小侄看来,高句丽不过癣疥之疾。前隋三征高句丽不得,却并非高句丽有多厉害,只是前隋犯了太多错误。加之粮草补给不易,以及辽东天气严寒所至。”</p>

“哦?子忧你居然这般轻视高句丽?”李二闻言,略微有些不悦。</p>

李忘忧连忙解释道:“叔叔,并非小侄轻视,而是我大唐与前隋却是不同。”</p>

“有何不同?”</p>

“叔叔与诸公莫非忘了四轮马车?旁的不说,光这四轮马车,便能保证我大唐铁骑的粮草无后顾之忧。至于严冬御寒,那更不是问题,小侄自有办法解决。”</p>

他笑着看向李二与程咬金等人:“叔叔,诸公,若我大唐铁骑无粮草之忧,无严寒之苦,至于高句丽的坚城……”</p>

李忘忧笑着指了指那些被炸药包炸出弹坑:“小侄可不认为,高句丽人的城墙,能抵御得了震天雷。如此一来,高句丽拿什么阻挡我大唐铁骑?小侄可不相信高句丽还有资格成为我大唐的心腹之患!”</p>

他这番话说完,李二与程咬金等人倒是愣住了。</p>

李忘忧说的这些,却是众人之前所没琢磨过的。</p>

但仔细想来,却是很有道理。</p>

“哇哈哈哈,子忧所言有理!若是有这震天雷相助,高句丽不过土鸡瓦狗罢了!陛下,若是要讨伐高句丽,我老程当仁不让!那什么狗屁高句丽王的脑袋,我给陛下割回来当夜壶用!”</p>

李二被程咬金这老流氓给弄得有些哭笑不得:“滚一边去,朕要那腌臜货作甚?”</p>

他又扭头看向李忘忧:“子忧,你所言当真?你真有办法解决将士们冬季御寒?”</p>

前隋三征高句丽惨败,有一个很大的原因,便是辽东的严寒天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