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吟游诗人编造是王国内部为了开战的借口,杀死了自己的使团成员。结果因为造谣被直接吊死在了城堡门口,但是王庭执政表示之所以吊死他不光是因为造谣,主要原因是他们没脑子。
谁家派了一群贵族去谈判,然后全坑死,那是炮灰该做的事。
总而言之,在谈判破裂之后。丹恩四世召集了十万大军,第一战就迫降了穆拉斯塔。也是在那之后,萨拉维亚国王发现远征西海岸是一个非常合适的生意。
从军事上他可以每年将各个领主的主力部队抽走五个月,春天花一个月到王都集结,然后顺着夏季水流增长的三姊妹河一路漂到西海岸。
从民事上,每年保持低烈度的作战可以有效的减少土地兼并,并且消减多余人口,并且打击地主。
不要以为古人就不知道人口的问题,事实上古代的学者与官员们对于这些问题自古以来都是争论不休。
而对于领主们来说,西征也是一笔合适的生意。
因为按照王国的惯例,除了去往王都的一个月行军要自备干粮,等到了王都那就坐等国王发军粮。
所以只要去西征,一年的三分之一就不用吃自己的麦子,那当然是好事。而且还可以抢劫西海岸的居民与城邦,那更是天大的好事。
对于西境,西征则是一次不赔不赚的生意。
因为按照王国的法律,领主要为路过他领地的国王及其军队提供粮食。也就是说,国王西征的四个月西境都要供粮,并且还要出兵。从这一方面西境当然很亏本,可是从另一方面西境又在大赚特赚。
那就是庞大人流的经过与战后的战利品。
每年国王动员的军队一般在两万到三万之间,这样的数量可以保证,在面对单独的西海岸城邦时能够取得优势,又能在敌人集结主力后快速撤退回西境。
两三万人的军队,沿着河流一路坐船行进。就算是普通的战士也会在登岸后痛饮酒水,改善伙食,因为他们也不知道自己这次能不能回到故乡。
这样的情况自然使得西境的酒馆,名媛,饭馆在每年的夏季都是人声鼎沸,宾客如云。
再然后的战利品买卖,就是主要的收入。因为对于萨拉维亚,士兵们与贵族们在依靠水路固定运输的情况下。不可能将那些大型财物运回遥远的故乡,他们会拿走的只有贵金属,绸缎,毛毡,衣物等轻便的财物,顶多会多带些能自己走的人口回去。
至于牛羊,大型的铁器,无助的土地,房屋那自然是商人们能够低价入手的好货。
至于受苦的,恐怕只有那些西海岸的城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