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院试案首(1 / 2)

商赋......

秦方洞察了朱棣的心思,上奏一篇商赋,从经济学的角度讲述了‘涸泽而渔’的原理。

一句话!如若朱棣的军费压迫商人得到,最终只会导致大明分崩离析。

朱棣看懂了,他压下了这点小心思。

但军费的问题?仍旧是大问题!

这个问题,秦方暂时无法解决,但也不是没办法。

永乐三年七月十三日。

朱高煦的船队出发了,百膄大船,虽不及郑和下西洋的规模,但也具备三分之一。

走的时候,装满了物资,归来的时候,朱高煦希望装满白银。

火车的建设?逐步踏上了正规!但过程中,却总是出现难题。

秦方联系私营铁厂,根据秦方要求的规格锻造铁轨。

但这一步,秦方遇到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无机床的年代,每一条铁轨人工锻造,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可想而知。但秦方仍旧咬着牙继续。离去铁厂前?秦方曾郑重的以汉王朱高煦的名义宣布,如若铁厂员工有办法加速锻造铁轨的话,赏黄金千两。

这一条?不仅局限于这一铁厂,而是全国的铁厂。

秦方相信,重赏之下必有智慧火花碰撞!

这个问题可以解决,但第二个问题,着实有些难办。

铁矿的数量!稀少!

南京至天津的铁轨可以勉强锻造出来,但日后锻造的其他铁轨呢?

第三点,秦方对于铁轨的硬度,持怀疑态度。古法锻铁?能够胜任铁轨的强度吗?

最后一点,锻造完成,如何防锈......

一经开始,秦方方才知晓,全是问题。不怪大明工匠想要弃置不管。

哪怕是秦方这个跨越六百年,且携带系统的人,都有些捉襟见肘!

刘一眼的召集的人才到位,可应用于火车之上的大型蒸汽机被锻造而出,传动杆,方向杆......一些不属于大明的科技正在逐渐的呈现。

但这过程中,秦方很无奈。

大明人?总感觉智慧被蒙着一层阴影,一些问题?讲述数遍都无法理解。

秦方相信最后就算能锻造出成品,他们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这是大明的局限,也是教育的局限。

秦方想在大明普及全民教育,但首先要做的,即是解决北方外族隐患,解决北方居民的温饱问题。否则的话,一切空谈。

距离院试仅剩下十余日,但秦方仍旧在忙碌火车一事。

解缙看在眼中,但不曾阻拦。对于秦方而言,这是一场修行。不论能否成功,尽皆是好事!

加入此项目的南京豪商们对于铁轨的研究过程,进展一概不知。他们只能一家派出一位管家,监督自家的雪花白银不曾被秦方中饱私囊。

这倒不是秦方藏拙,而是担忧他们指手画脚,影响整体的进度。

八月七日。

加班加点之下,火车头锻造成功......秦方的嘴角浮现出一抹微笑。

纯手工打造,它的精度甚至比后世的火车头都不遑多让,秦方十分的满意,他已经看到火车奔赴的场景。

设计院内一阵欢呼,欢呼之后,则一个个倒地沉沉的睡去。

这些天,加班加点的赶工,每天平均的睡眠时间不超过三个时辰!

设计院!是秦方自命名的一处办公地点,用公款购买下南京城内的废弃的院落,稍微改造即成为设计院,内部的成员,被称为设计师。

设计师总共三十六名......大半是刘一眼为秦方寻找的,小半是秦方、各大豪商推荐的。

秦方则拖着疲惫的身躯,出院门,参加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