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是太监弄出来个吃喝玩乐的繁华之地。看过去做太监也挺幸福滴!”康桥说完两个人便笑了起来。
十多年前,梁康桥总来观前街吃饭游玩,也很凑巧,他津城的表弟金辉也在胥城住,两人都是姑苏交易所的“出市代表”。
每逢周末俩人总相约前来吃姑苏特色,品尝异地美食的滋味。
这条观前街东起临顿路西至人民路,主街长近八百米,因古寺玄妙观而得名。
梁康桥喜欢习道,他瞧出来这里以玄妙观为核心,运用着“儒道互补”的原理,同时在与北局广场相对应处的宫巷东侧,增设了摊贩市场配合玄妙观广场,形成三点式对称布局。
观前街的建筑体量小,形成低矮的建筑轮廓线,建筑色彩以黑、白、灰为主。
观前街主街分布着购物商场和老字号商店,餐饮主要集中在太监弄这一带。
……
两人左右张望着走进了古朴的松鹤楼饭庄,坐电梯上了二楼,整个大厅洁净宽敞明亮,可总体环境一般,不是新装潢的豪华风格,却看得出有岁月的痕迹。
客人渐渐已经多了起来,只剩下几个零散的空桌。
康桥找了一个饭庄靠窗的座位,坐安稳了就准备点几样特色菜。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说道这姑苏地区不仅风景宜人,苏帮菜才是必须打卡的,作为梁康桥吃货来说,何况还有着满满的回忆。
苏帮菜馆最出名的之一就是“松鹤楼”了,据说距今已有二百五十多年的历史。
松鼠鳜鱼应该是苏帮菜中最出名的名菜啦,基本每家大大小小的饭馆都有这道菜。
松鹤楼的这道菜是甜酸口,糖醋味道,虽然味道没有特别惊艳,但是还蛮让李想喜欢的,可能因为李想是山西人,对醋和酸情有独钟。
梁康桥觉得鱼吃多了,可能会有点腻,就让李想多吃些,一条他二人吃刚刚好。
响油鳝糊端上桌后,服务员会当场淋上热油,盘子里整道菜劈啪作响,吃的时候热乎乎的,香味很浓郁,鳝鱼也油油嫩嫩的,热爱重口的他俩都满喜欢。
松鹤楼以卤鸭和卤鸭面闻名。农历六、七月有食素斋风俗,姑苏有“雷斋素”、“三官素”等名目,食素者以上玄妙观雷尊殿进香、松鹤楼吃卤鸭面作为“封斋”象征,卤鸭成为松鹤楼延续200余年的佳肴。
梁康桥也点了一份卤鸭,可两人只是尝了几口。
又上来一盘蟹粉豆腐,梁康桥晓得蟹粉的一切都是至味,足量的蟹粉与豆腐搭配在一起的口感却是很好。
就连李想都连连夸贊:“都说穷人吃豆腐,可人姑苏松鹤楼这豆腐做的才是真好吃,价格又很贵。”这一盘豆腐六十八元。
随后又上来了清炒河虾仁和莼菜银鱼羹。
河虾本身就很嫩,清炒出来虽然清淡不油但也足够入味,口感一流。
莼菜银鱼羹很清淡的一道菜,蛋清的口感非常好。
最后端上来了一小盆松鹤奥灶面,这种细细的面喝起来胃里暖暖的,有些类似阳春面的口感。
梁康桥想起曾路过昆山百年老店的奥灶面馆,吃过一碗焖肉面,与松鹤奥灶面的味道比说不上谁正宗,昆山百年老店那面细的用火都能点燃。
好像第二次去昆山竟然没找到那面馆?问了许多人都不清楚在哪?为这事康桥心里一直觉得疑惑。
……
多亏苏邦菜量适中,不然李想又闹腾梁康桥浪费了。
梁康桥笑着说道,没点的还有蟹粉小笼包,鸡头米甜豆和紫砂红烧肉都是松鹤楼的特色。
李想抗拒所有的小笼包因为太油了,可只有蟹粉小笼包能让他心甘情愿承受它的油腻。
鸡头米作为姑苏特色一直没能征服梁康桥的味蕾,但和甜豆搭配在一起口味还不错。
而紫砂红烧肉梁康桥个人对红烧肉一向不太感冒,但也尝过不得不承认的是松鹤楼煮红烧肉的手艺还是一绝,与杭邦菜东坡肉有得一比。
吃过饭两人就散着步去找可以听评弹的茶楼。
梁康桥想起从观前街往东,不远处就是平江路。
如果说观前街现代繁华时尚,那么平江路则更充满姑苏古城的味道。
平江路是姑苏保存最为完好的历史古街区,有着“姑苏古城的缩影”之誉。
这里基本呈现出唐宋以来的格局,其实宋代的姑苏称之为平江,在平江路东面的相门城墙博物馆,还可以看到仿制的巨幅平江图。
平江路有多大呢?这里相当于周庄古镇的3倍,是名副其实的一片历史文化街区。
青石板铺路,很有历史韵味的地方,遍布了大量的古桥、名人故居。
君到姑苏见,
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
水港小桥多。
姑苏平江路街景之美溢于言表,姑苏之情尽在柔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