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大约不到6点钟的时候,丁真就已经醒来,这和他长期以来的生活习惯有关。
以前在家修养的那段时间,除却白天看书的时间,晚上很少有娱乐活动,晚饭后和父亲一起散步前后也就一个小时,早早地上床睡觉便成了规定,父母都没有催过他,因为他也知道,父母工作辛苦,做个乖孩子少点麻烦不让他们的精神更有压力。
王祥也让他意外,也早早的出了门,许是晚上没有睡好觉,脸上还挂着淡淡的黑眼圈,嘴里还嘟囔着什么,看样子睡意没有全部散去。
“祥哥,早上好啊。”早就洗簌完毕的丁真上前接过王祥的朴刀,让他去洗簌。
“好嘞。”
西角村头有个溪流,从琅琊山里流出,正好经过这里,所以村里平日里生活用水都是取自于此,也省的打井的费用,相对于村里不过百口的人家,路程就可以忽略不计的。
琅琊县也是因为琅琊山而得名,盘踞在县域西侧的琅琊山占地方圆数百里,高度没有多少,但山上怪石嶙峋,小道蜿蜒,树木生长茂密,并且有山泉涌出,在夏季倒是个避暑纳凉的好去处。
前朝年间当地的几任县令还专门安排人修建了这里的山路,打通了连接外县的道路,使得官道的距离直接减少,不用在沿着山脉盘绕,省去了不少时间和金钱。所以琅琊山地区的位置就显得很重要,来往锅炉的商队行人都络绎不绝,间接带动了此地的一些发展。
而琅琊山里不仅风景秀丽,而且还有一道观,坐落在琅琊山主峰香火不知延续多久,名曰长青观。
纵观县志记载,仿佛这座道观便一直存在,也是因为这样,不少信仰神鬼传闻的民众,都会在每年的年初和年末来此献上香火,以祈求人畜平安,事业顺利。
托了府君大人的福,王县令也不要求手下们去衙门报道,让他们分成三队去查案,由班里的几位老人带头行动。
丁真和王祥等人分到一队,被派往了去琅琊山官道附近查看,二队去研究这一年多发生的失踪案件,三队则负责联系那些失踪家庭的亲属了解情况。
三队的工作最为繁琐,因为大多数失踪人员都不是本地居民,来往的行人来自何处的都可能有,不过是发生在本县地区,也是报案报到了琅琊县衙。
也可能是一年多的时间并不长,还有不少他们的亲属滞留在本地,希望琅琊县衙能尽早破案,生死倒不是很看重,倒是希望能将亲人的尸首请回祖地,在大周朝,人们对于入土为安,入土归乡有着极大崇尚。
根据那些报案人的线索,他们的同伴和家人都是在狼牙山里的官道附近失踪的。
横穿山脉的官道大约有数十里的距离,因为高低不平,这段路并不好走,沿路上也因此有了不少驿站来服务过往的路人。
也是琅琊山的风景不错,路人们赶路的同时还不忘欣赏下美景,使得原本就不短的路程就更长了,驿站提供食宿服务价格也不算贵。
不过也有人想省去开支在野外露宿,好在山里并没有发现过豺狼虎豹等猛兽出没,这也使人们放心在野外游玩。
失踪案的第一例是去年的年初时发生的,当时有结伴的几个外县人去州府读书,恰好路过此地,贪恋琅琊山的风景优美,在山里逗留了时长,夜晚就住在了驿站里。
等到了第二天清晨,才发现其中的一人不见,同伴刚开始没注意,后来发现不对劲,真的找不到那人,便下山去县衙里报案。
大周朝学风浓厚,做官的唯一途径便是读书考试,而读书的花销甚巨,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承担的起。养一个不事工作的人从小到成年,中途还有报考学堂和请教老师,寒门贵子的那种桥段在大周并不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