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顺利的进入了书院之中,他还回请了别三一顿酒食,当初徐庶答应别三,要是他考进书院就请别三吃酒。
徐庶的“学生证”终于办下来了,他终于可以进入那个借书的地方了。
上完课后,徐庶拿着“学生证”第一次进入那个最大的房子里,徐庶目不暇接,周围全部都是书架,书架上摆放着一本本书册。
徐庶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书册,一时间不知道该看哪本书了。
这里人数虽然多,但没有人大声说话,基本都是走路声。
徐庶本来想要多借一些书册,他抱着一摞书要去登记。
这时候有其他看书的人提醒到,这里一次最多借两本,而且要五天内归还。
徐庶只好挑着书本放回书架,然后剩下《上林赋》与《公羊传》。
徐庶登记完后,拿着两本书册下了山,红日低垂,染红了周边的云。
徐庶来到一个村庄之中,这是他买的一个房子,相比城里简直便宜太多了,这里距离书院还比较近。
最为主要的是,徐庶可以在屋子里挖一个洞,把他的那些钱给藏起来,为此徐庶没有住到书院里面。
现在已经八月中旬, 百姓又开始忙碌起来, 徐庶在村子里没有遇到几个人,几乎所有的人都到地里去忙碌了, 只能听到村子里的犬吠鸡鸣。
村子里的不少百姓有些看不惯徐庶,一个大小伙子不好好的种地娶媳妇,居然为了所谓的求学从别处来到了这里,这纯属吃饱了撑的。
当然, 这些百姓不会当着徐庶的面说他的坏话。
徐庶回到家里便开始看借的两本书册, 当天黑之后就无法看了。
徐庶看书没看多久,就听见喊声“徐公子回来了吗?”
徐庶露出无奈的表情,然后去出门迎人,只见一个约三十岁, 身体丰腴的女子。
这个女人是村子里的一个寡妇, 独自养着一个约八岁儿子,她的丈夫之前是一个流民,然后参军了, 成为一个队长,在四年之前战死了,剩下他们母子二人。
她的丈夫立功被赏赐了不少的耕地,再加上战死后又给了一笔钱,使得她生活的非常不错。
将近七十亩的耕地,妇人根本就种不过来,每年她都是雇佣麦农收割麦子、种地,每年能剩下不少的钱。
妇人的地现在还没有收, 她要等到百姓把自家收割的差不多后, 再雇麦农,这样能便宜不少。
有不少媒婆介绍男人给妇人, 但妇人都没看上, 直到徐庶来了村子后,妇人一眼就相中身材高大的徐庶。
“珍姐, 不知有何要事?”徐庶开门问道。
“我这不是蒸了一些馒头吗, 拿来几个给你。”妇人笑着说完, 然后就把馒头与盘子一起放下。
“我不比你大几岁, 你也别叫我珍姐了,就叫我小名阿珍就行。”妇人说道。
徐庶赶紧拿出身上的五个钱递给妇人, 妇人坚决不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