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洛先生有些奇怪,原以为徐不易是在抱怨自己故意拖延,但看样子语气好像又是认为自己敷衍,没有精心准备。徐不易不了解这个行业,其实眼下这方世界,影视作品还很稚嫩,并没有完全与舞台表演进行分割,很多表演的模式只不过是舞台剧的照搬。
这一次波洛还真是费了不少心思,不仅在演员选择,利用了自己多年剧院的艺术指导身份,请了他认为最合适的人选,在道具、布景方面也是精挑细选,甚至还第一次创造性的在户外实景拍摄。而他在拿到徐不易的授权之前,就已经准备了多日,人员、剧本都已经准备好了。
当日他来吴公馆请求授权的时候,是抱着死缠烂打的主意,如果徐不易不同意,他就会死缠硬磨。剧本方面,他更是做好了准备。没想到徐不易根本看都没看他改编的剧本,在经过简单交流后,直接就同意了授权。为此,他对这部作品更是用心,很多镜头都追求完美,重复拍摄。这部电影用掉的胶卷,相当于其他电影的三倍,这也使得整部片的拍摄成本大幅提高。
波洛这次过来,自然是邀请徐不易于后日,也就是周六晚参加这部电影的首场放映。这个世界还没有首映礼的说法,波洛也没想过举办一场盛大的活动进行宣传,只不过是为了表达对徐不易的尊重。
事情说开了,徐不易也了解到,波洛先生这次还真是下了血本,最后很有可能是贴钱,毕竟三倍胶卷费用,加上耗资巨大的布景,部分实景拍摄,都使得拍摄成本大幅提高。而徐不易这边虽然是授权剧本改编,但并不是免费。徐不易按照后世的想法,开创性提出了基本授权加票房分账的模式,都会给波洛带来极大的资金压力。
不过波洛还是很兴奋,这也不是一个缺钱的主,拍摄这部电影,让他发现了一个新世界,一个不同于以往,在摄影棚拍摄有着无数局限性的新拍摄方法。不说别的,以后电影史上,提及第一个开创性的拍摄实景镜头的长片故事电影,就不能不提及大卫·波洛和他导演的《阿斯比号邮轮》这部作品。
波洛这次过来除了邀请徐不易参加电影首场放映之外,也是为了他的其他作品版权。虽然徐不易在新大陆只发表过四部小说,但他在东大陆上可也有好几部作品,更有他的成名作《血咒》。更何况,与大作家的交流,总是能给人带来灵感,这一次电影里面,选择在邮轮上实景拍摄,就是与大作家闲聊时,给出的建议。
徐不易也没想到,自己不过是因为见多了影视作品,闲谈间无意中秃噜嘴,居然就让波洛先生赶到如获至宝。
两人交谈甚欢,但徐不易也特别指出,如今自己有些麻烦,不方便参加首映。
“我来的时候看到院子里停着警车,是不是警方还在找茬?要不要我给警察厅和市政厅说一声。”波洛上次过来时,就听说过徐不易被警方某些人找事,追究着贝尔后巷的案子不放。他还以为这回还是上次那件事情。
“多谢您的关心。不过是另一件事情。实际上,这段时间,不知什么缘故,老有些人在找麻烦,警方这边我也是多多麻烦到他们。”
波洛见徐不易似有顾虑,不愿多说,也没再追问,不过心里还是特别留意,准备等找到机会,好好帮大作家一把。这种天纵英才的人,怎么能被这些琐事拉扯,不能有个好的创作环境?
两人又谈论起关于文学作品,特别是剧本创作的话题。伊娃跟警员谈完后,来到会客室,与波洛先生打了个招呼,徐不易特意让伊娃做到身旁,也加入这个话题。
不把伊娃拉过来真不行了,眼看话题越谈越深,徐不易肚子里那点墨水根本不够用,不得不利用两个世界的代差,提出一些眼下看似天马行空的想法。
伊娃加入话题,在波洛看来,就是老师照顾自己的弟子,给她一个出人头地的j机会。不过一番深谈,波洛发现伊娃的文学功底很深,对文学史、东西方史学、古典剧、新剧等都很有见地,果然是强将手下无弱兵。加上徐不易偶尔提出一些新鲜的看法,让波洛先生自觉受益匪浅,不虚此行。
最后,波洛先生邀请伊娃代替徐不易参加后日的电影首场放映,徐不易见伊娃有些心动,便替她答应了。至于波洛先生提出希望得到更多作品的改编授权,徐不易干脆让伊娃在欣赏完这部作品后,再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