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子”只是稍加尝试,就知道了坦克失去行动能力,他无奈的望向了“老炮”。
正在气头上的“老炮”自然知道坦克的状况,他反手又是一个耳光,没有回应“呆子”的眼神。
不过“老炮”也没有对着“呆子”继续下令,而是仔细的从瞄准镜中观察潘博文的动向。
潘博文很清楚对手的情况,因为他的虚拟屏幕上,这个红点依然耀眼。
潘博文将二号坦克停在了原地,双方的距离依然有两公里左右。
这个时候的他让坦克将37毫米的反坦克炮收了回来,重新祭出那门50毫米短管炮。
这一举动让围墙上熊莉一阵诧异,虽然她不是很懂,但是短管炮没有穿甲能力,这一点她还是清楚的。
二号坦克火炮的变化也让“老炮”吃了一惊,他从不知道坦克还可以像旧时代动画片里的变形金刚一样,改变自己的形态。
不过出于谨慎角度的考虑,“老炮”依然没有做出任何举动。
潘博文不慌不忙的让智能系统再次对弹道进行了计算,随后开始不断微调火炮的仰射角度。
随着“砰”的一声,一发50毫米的高爆弹向着天空飞去。
这个时候,“老炮”的眼睛都绿了。
他直接转动火炮,对着潘博文又开了一炮。
“老炮”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因为这一发高爆弹很快就落了下来,直接命中了炮盾的位置。
虽然高爆弹完全没有穿甲能力,不可能对舱内的三人造成伤害,但是爆炸还是损毁了不少坦克的小组件。
炮塔上有着一些测距、观瞄的设备都受到了影响。
当第二发高爆弹落下的时候,火炮也受到了不可逆的损坏。
由于“老炮”的T26使用的是线膛炮,火炮的内壁上有着众多的膛线。
发射炮弹时,弹丸沿着膛线旋转前进,出炮口后具有一定的转速。
而旋转的弹丸有着很强的稳定性,这对于提高最终的射击精度有着很强的作用。
潘博文二号坦克的37毫米反坦克炮也是采用的线膛炮,但50毫米的短管炮则是采用的滑膛炮。
滑膛炮的优点是没有膛线,火炮的使用寿命增加,而且由于没有膛线的限制,可以赋予弹丸更大的初速。
当然为了提高精度,50毫米的高爆弹增加了炮弹的尾翼。
虽然这样增加了一定的造价成本,但是精度可以提升不少,是滑膛炮的不二之选。
接连的近距离爆炸,彻底将T26坦克的线膛炮损坏,“老炮”已经失去了反击的能力。
潘博文随时关注着自己的战果,他的二号坦克也开始匀速向着瘫痪的T26坦克驶进。
另一边的“老炮”反而不像一开始那样暴跳如雷,他冷静的吩咐“哑巴”继续监视外面。
随后他弯腰从坦克的储物间拿出了一些东西,开始组装起什么来。
除了舱外时不时的传来爆炸和震动,T26坦克的舱内又恢复了一开始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