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开始的时候年纪小,不懂这些只能在旁边听着,也曾经偷偷劝过皇上,是不是可以不要贡品了。
其实皇上也不是很在意这些,只要每年能顺利收上国税来,还担心他这个皇帝少了这些东西用吗?只是这是祖宗留下来的规矩,皇上可没胆量自做主张改了去。
不过欢喜长大后看了很多书长了很多见识,也有自已的想法了,太子再跟她念叨这些的时候,她便开始给太子讲道理:“太子哥哥只看到为了送贡品,地方上动用了多少物力财力,百姓要付出多少辛苦,却没看到父皇给他们的赏赐,更重要的是他们进京一趟,可以跟其他省府官员交流为官为民之道。
比如有一个地处偏远的小县城,去年来的时候,那个送贡品的官员,官服的内衫上都带着补丁,可见他那个县有多穷了。
父皇赐给他们县农部新研究出来的高产水稻,还派人亲自去指导,今年那个官员再来,靴子可就换成了绸面的。
这只是一县一地,放眼天下有多少这样的地方呢,他们平时没有机会跟其他地方交流,就算写奏折也不见得能送到圣前,无非就是省府多给他们些救济粮罢了。
可是救济粮又能有多少呢?百姓还是穷得很,他们需要的不是那点救济粮,而是一个能彻底改变的机会。
这些大道理我也不太懂,只能跟太子哥哥说一说我看到的听到的,太子哥哥如果有兴趣,可以亲自去问问,甚至是去看一看。到那时再来评论也不迟啊。”
太子真的听了欢喜的话,奏明皇上后,带上那工部和农部的官员,微服出游了一年,回来之后整个人瘦了一大圈,不过却更加沉稳了。
之后亲自去跟欢喜道谢,说她是他的是小先生。
欢喜听着明耀絮絮说着进京献贡品的那些官员的趣事,想起从前跟太子的往事,不由得轻轻笑了起来,“万寿节真是个好节日,本宫要好好准备一下送给父皇的礼物。”
明耀扭头揉了揉欢喜的头顶:“是该好好准备准备,对了,公主今年还是跟太子殿下一起送寿礼吗?”
“自然是的。从本宫三岁起便是如此了。”欢喜坐起身,接过茶杯喝了一口,剩下的半杯递给明耀,“之前跟嫂嫂商量了几个主意,感觉都不太好,驸马有什么好主意不妨也提一提。”
明耀把欢喜剩的半杯茶喝尽,杯子还给小丫头,想了想不好意思地摇头,“让我说这京城里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还行,寿礼这种大事我可想不出主意来,公主前些日子不是还抱怨说,我送公主东西只会送些簪子啊手镯啊之类的,不是我不上心,是我真想不出送什么好。”
欢喜抿嘴一笑,“罢了罢了,本宫也不为难你了,反正还有两个月呢,时间尽够了。本宫明日再进宫跟嫂嫂商量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