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试的难度比县试高,三人跟随方夫子学习多年,也算是小有所成,相比于其他惶惶的学子,信心满满。
因为他们三个接连的考试,苏家又烧起了高高的香,苏冬青无法劝说娘亲,也就随着她了。
到了岁试的日子,不光苏家人坐立不安,文玉湘姐三个也一同到了县城,虽然清楚考完并不能立刻知道结果,但也想早早的能接到他们三个人。
同时,一众人又为远在南阳城的文天立揪心,他那可是大比,是科考中最为艰辛的一关,迈过去便是鲤鱼跳龙门,若是失败了,就要再苦战多年。
就在所有人殷殷期盼中,岁试终于结束了。
文玉轩三人只说把想写的都写上了,众人也没有考过,不知道如何,只能耐心的等待结果了。
岁试考完,天就慢慢转暖了,没过多久,文天立便和赵婉儿一同回到了打谷村,自然也受到了热情的招呼。
叔侄四个日夜哭读了几个月,现在终于能喘口气了。
好不容易回来一趟,文家兄弟也没有干等着,文天佑拿出一笔钱,趁着出暖但又没有开始农耕的时候,翻修了族中祠堂,另外从县城请了夫子回来,安置在村子里,不用束脩,农家很多孩子就可以读书识字。
做这些花了不少银子,文天佑手里紧,许多都是苏冬青添的。
去年还在打仗,因为义军的庇护,柳山县的村民们得以回到老家下了种子,一年躲在南阳城不敢回来伺弄庄稼,秋天的回来时多多少少都有收获,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
苏家因为怕七王爷发难,早早的去了京城,秋收的事情就由本家族人回来帮忙。
苏家地多,尤其是苏冬青名下的,虽然没有除草和运地,但那么多地收下来,苏家的一个仓库又满了,族中的人不少都是帮着种过辣椒和收过辣椒的,收回来之后还有模有样的给辣椒晾晒,可真是忙乎了很长时间。
回来后,郑氏先走家串户的把从京城买的东西给各家送去,然后又仔细打听了秋收时候帮忙的人,然后全家在一起合计,给去年帮忙的人把工钱给了。
因为当初说的是帮忙,很多人不太好意思收钱,苏新平就道,“从前种地秋收都是要给工钱的,没道理这次不给,你们不收,今年我可就没脸找你们干活了。”
都知道苏新平是个倔脾气,众人便期期艾艾的说太多了,苏新平也有他的道理,他们苏家一个人都没回来,没有这些人帮忙,地里的庄稼怕是都要糟蹋了,多给些也是应该的。
去年的事情还没理清楚,就要准备今年的春种,苏家还忙着把粮食弄出来晾晒,晾晒好了,拉到县城卖了一大半。
田里算是半荒了一年,今年收拾起来肯定会比较费劲,这个所有人心里都有数。
检查完收获的辣椒,苏冬青又找同村的妇人将辣椒籽给扣出来,另外把去年特意留出来的一半辣椒籽准备好,今年她要好好弄一下辣椒。
随着一场飘飘洒洒的春雨降下,各家各户便开始忙碌起来,农具早就收拾妥当,该磨的磨好,该擦的已经擦亮。
雨一下完,一片枯黄的大地还是冒出一点点绿色,频繁的上山看地后,春种便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