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冬青认真跟她们说读书的好处,孩子们都被她描绘的美好未来感染了,一个个的点头如捣蒜,“我们愿意读书识字!”
苏冬青满意的点头,“好,明天就开始学习。”
听说了她的决定,文大将军立刻派人用剩余的木头制作桌椅板凳,边关这里可没有书,苏冬青买了笔墨和纸给壮壮,让他把跟朱夫子学的三字经和千字文写下来。
壮壮是个顶认真的孩子,答应了之后就一丝不苟的默写。
苏冬青也没闲着,用泥巴在打通的房间墙上涂了厚厚的一层泥巴,泥巴中掺杂着很多石灰,待泥巴干燥以后,将墙打磨光滑,用作黑板。
当然,因为情况所限,只能用烧黑的木棍代替粉笔。
东西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习本身。
壮壮抄写的很快,文天佑回来时也会帮儿子一起写,爷俩的动作飞速,很快每个孩子都拿到了新鲜出炉的手抄书。
在开课之前,苏冬青同她们讲了,这个学习是强制的,每个人都必须参加,就算是死记硬背,这两本书上的文字都得学会。
当然,苏冬青也明白,每个人资质和天赋不同,一样的入门,以后能到达的高度也不一样。
能够读书识字,孩子们兴奋的不能自己,怎么会不愿意呢。
这三个镇上至今还没听说有什么夫子,苏冬青便代劳了,虽然她没有功名在身,但接受过那么多年的教育,还是有些底气的。
而且,识字和科举的目的大不一样,她不用担心自己做错了会误人子弟。
就在苏冬青在兴安镇教一众孩子识字的同时,大周科考在即,天下的学子的心都被牵动着。
文天立苦读大半年,废寝忘食,还要担心大着肚子的妻子,生生瘦了十多斤。
赵婉儿心疼她,过了最难受的时候,每天给相公调制各种吃食,心也是悬着。
柳元安也很拼,从前他苦读书想要洗刷家里的冤屈,现在柳家被翻案,很多人看着他埋头苦读都很不解,明明是皇上最宠爱的表弟,要什么有什么,为什么不去享清福,偏偏要走这条路。
他们不知道,柳元安从前在文家时,就被苏冬青教导,人一定要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那样这辈子才能不白活。
他现在想要做的就是靠着科考正式成为朝廷官员,替表哥分忧。
当然,除了这个还有别的原因……
比如,南疆那边杨俊棋又来书信了,说他已经晋升了,问柳元安以后能不能给他划拨粮草时候多加点。
柳元安一个月要收到一封来自南方的书信,每次看都止不住的笑,现在国子监的人都知道,他的挚友是杨家的杨俊棋。
临近科考,杨俊棋来的书信更多了,一封接着一封,很多同窗看了觉得奇怪,一半人都知道朋友在紧张的忙碌,不是应该暂时不要打扰吗?
苏正非和文玉轩听说了这事,心里头只觉得好笑,杨俊棋那个人最擅长的事情就是不按常理出牌,最大的乐趣就是逗柳元安,而且他也清楚柳元安是个认真的人,可能是怕他紧张,所以特意多写信来安抚这个远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