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俩此番出去,腊月十八才回来,还赶着一百多只羊。
难怪这些牧民会顶着风雪怕出来寻,这么多只羊,是他们全部的财产了。
文天佑和儿子赶着羊回来时,镇上的人都震惊了,以为是打猎打到的,听说说别人家丢的,登时就不愿意说话了,费这么大劲,还吃不到一口肉。
这是他们在边关过的第一个年,这里没有京城那么丰富年货,但气氛却一点不逊色,到处挂满了红色的灯笼,贴红挂绿,在白色雪下映照下,显得特别的喜庆。
牧民的羊在镇上没有备那么多草料,为了避免被饿死,牧民便将羊在镇上换取东西,尽量减少损失。
苏冬青就一下换了三十多只,给芦花她们养,还让孩子们同牧民请教养羊的事情,他们祖辈都是做这个的,比大周的人更清楚养羊的事情。
牧民们感激文天佑的救命之恩,十分真人的教授孩子们,孩子们也格外热情的照顾他们,相处的十分融洽。
终于有了自己的土地,又得了粮食,边民们这个年过的十分开心,然后带着这份开心一直到了春天。
边关化雪有点晚,因为雪厚,化之后道路泥泞不堪,十分难行。
但是所有人都没有抱怨,雪化之后,雪水就会滋润土地,可以说十分宝贵。
天气稍暖之后,几百只猪苗果然被送到了兵营,它们未来就会成为士兵们碗里的肉,是以大家虽然觉得奇怪,但还是满怀期待。
边关的母猪少,这次猪苗十分珍贵,文天佑还特意请了乡民来教士兵们如何养猪。
除了猪,还有几千只陆续被运过来,这个不用别人,芦花她们就传授经验。
除此之外,还特意划出一大片地给士兵们种蔬菜,当然品种并没有太多,也由专门的人负责。
种菜这个所有人都熟悉,他们从前也种过,并不难。
有经验的商队大概知道草原部落来到镇上的时间,并不着急过来,那些第一次来集市的人,怕延误机会,早早的就到了。
他们来的早了,还没有部落的人来,担心住店和吃饭花钱太多,他们就在镇上做些零活。
种完地,草原和镇子之间的路终于能同行了,北边便有很多车马南下,连成了长长的一串,铃铛随着牲口的走动而发出悦耳的声音,汇聚在一起,远远的都能听得到。
第一个部落到达兴安镇时,今年的互市开始了。
行了许多路才到这里的大周商贩走进了集市,看着摆放的皮毛和草药,只觉得眼花缭乱,只恨自己来时带的东西太少。
因为朝廷对大商队采取了抑制的手段,所以今年大商队就少了很多,十几人和几十人的小商队多了很多,这些商队不带带着要换的货物,也带来了一封封的书信。
苏冬青收到了好几个,有京城来的,有南阳城来的,还有梁州来的。
商队乐意给人捎信,因为信件这种东西不占地方,没有分量,揣在怀里不费事,捎信一次就能得些银钱,比跑商卖货可容易多了。
当然,像是给文将军府衙送信的差事就是顶顶好的,因为不但送信的人能给他们银子,收信的人也不吝啬,所以每个给将军府衙送完信都都是开开心心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