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8章 李治:父皇,大哥给我送了一封信(1 / 1)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兰和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出现在含元殿中,意味着这场特别的大朝会,正式开始了。  说起来,这也是套路了。  没有哪一次朝会是真的兰和说完这话之后就真的退朝了的,更不用说今天这次。  虽然李世民已经准备好了册封太子的诏书,但是兰和还是要先按照流程站出来喊一句。  “陛下,河南道今日出现一拨乱匪,当地希望朝廷派兵前往剿匪!”  “准!”  “陛下,微臣弹劾警察总署执法不严,纵容百姓破坏宵禁!”  ……  虽然大家都知道今天的重头戏是什么,不过在此之前,肯定是要像往常一样讨论一些其他事情的。  李宽找了个角落,直接站在那里打盹。  坐在御座上的李世民一眼就看到了打盹的李宽,心中那个气啊。  这家伙,一个月都不来参加几次朝会,好不容易来一次,居然躲到角落里打盹?  这种懒散的性格,啥时候才能改一改?  “陛下,储君之位关系到国家稳定,关系到江山社稷;前太子已经贬为庶民,发配澳洲,如今太子之位一直悬空,容易造成朝局动荡,微臣提议陛下早做决断!”  不知道过了多久,一个不算响亮的声音出现在含元殿中,立马就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  立太子啊,不就是今天这个大朝会的主题吗?  现在总算是开始了。  原本打盹的李宽,也睁开了眼睛,瞄了一眼后发现原来是吏部侍郎韦挺捅破了这层面纱。  看来,魏王府的人都觉得自己的从龙之功,基本上是板上钉钉了。  李宽再看了看站在前排的李泰,壮硕的身躯之中套着一件大袍子,整个人就像是一堵肉墙。  虽然看不到他的表情,但是李宽可以想象得到他的脸上肯定是充满了笑容。  那是一种胜利者的微笑!  就是不知道等会诏书公布之后,他还能不能笑得出来。  “臣附议!”  “臣附议!”  韦挺开了头,其他臣子不管是不是魏王党,都站出来表示赞成。  因为韦挺说的话也算是有道理,太子之位要是一直空在那里,必定会引起众多皇子的争夺,给朝政带来不必要的影响。  “众位爱卿忧国忧民,其心实在可敬。储君设立之事,朕已有决断,原本还在考虑要不要过段时间再公布,既然大家觉得此事宜早不宜迟,那就择日不如撞日。兰和,念诏书!”  李世民一边说,目光一边在含元殿众位皇子之中扫视了一圈。  李恪:“父皇在看我!看来我还有戏啊。”  李泰:“淡定,自己一定要保持淡定,不能让大家觉得自己不够稳重!”  李治:“希望二哥的劝说起到了效果,要不然此命休矣!”  含元殿中,每个人心中都想着事情。  整个大殿里头,安静的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到。  “咳咳!”  兰和的轻咳声,打破了这个宁静。  ……“诏日:储贰之重,式固宗祧,一有元良,以贞万国。晋王、并州都督、教育部长李治……”  兰和的话一出口,就像是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直接把一帮人给炸晕了。  晋王?  怎么会是晋王?  兰和这是年老眼花,这都能够看错吗?  韦挺脸色发白的盯着兰和,后面兰和念了什么,他一句话都听不进去了。  连并非当事人的韦挺都反应这么大,可想而知李泰是什么样子了。  “不可能!父皇答应过立我为太子的,为什么变卦了?这不公平,这不公平!”  李泰脸色发白,整个人站都要站不稳了。  好在他也知道这个时候哪怕是撒泼打滚,也是解决不了问题,倒也没有出现让李世民不希望看到的场景出来。  而李泰旁边的李治,则是松了一口气,强忍着心中的激动,故意作出一副云淡云清的模样,倒是让不少大臣高看了他一眼。  “气质冲远,风猷昭茂,宏图夙著,美业日隆。孝惟德本,周於百行,仁为重任,以安万物…”  听着兰和稍微有点细尖的嗓音发出来的声音,原本李治还觉得有点别扭,今天却是觉得如此悦耳,简直比观狮山书院歌剧院里最好的演奏还要更加悦耳啊。  “可立为皇太子。所司具礼,以时册命。”  当兰和念完诏书中最后一句话,含元殿中陷入了另外一种宁静之中。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在瞅着其他人的反应。  “陛下圣明!”  长孙无忌率先站了出来,打破了这种宁静。  很快的,立马也有其他人跟着站出来跟风,就连李治也像模像样的站出来谢恩了一番。  虽然殿中不少魏王党心中有所不甘,但是谁都知道一旦李世民把诏书给公布了,这事就已经没有任何的商量余地了。  一些识时务的人,甚至站出来吹捧了李治一番,倒是让李泰现场见识了一把什么叫做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持续了多年的储君之争,最终以李治这个出乎意料的人选胜利落下了帷幕。  ……  “陛下,太子殿下求见!”  宣政殿中,李世民屁股刚刚坐下,李治就过来了。  “让他进来吧!”  李世民正好想跟李治好好聊一聊,这个时候自然不会不见他。  其实,他刚才以为跑过来的会是李泰呢。  说实在的,他现在还真有点不知道怎么面对李泰,毕竟自己当初可是亲口许诺册封他为太子的,如今食言了,自然有点愧对这个心爱的儿子。  好在青雀还算是识大体的,今天不哭不闹,退朝之后也没有跑过来折腾,倒是让自己松了一口气。  李世民怀着这样的想法,静等着李治过来。  “雉奴见过阿耶!”  李治中规中矩的给李世民行礼,并没有因为刚刚被册封为太子就喜形于色。  “嗯,正好朕也有事跟你说。你之前没有怎么接触国事,从明天开始,你下朝后就来宣政殿跟着朕学习处理政事吧。  于志宁是朝中老臣,当初我们李家在晋阳起兵后,就投奔于朕,为朕出谋划策,是当初秦王府十八学士中的干臣,朕准备任命他为太子左庶子;与此同时,高季辅会担任太子右庶子,张行成为太子少詹事,你要好好听从他们的教诲,当一个合格的大唐太子。”  太子左庶子是东宫属官的领头羊,是最重要的一个人物,李世民自然要安排自己信任的人过去。  别看于志宁之前是李承乾的属官,但是在李承乾谋反贬为庶人之后,东宫属官除于志宁之外全都获罪。  当时,李世民还亲自安慰于志宁道:“朕听说你多次劝谏高明,是他不听你的,所以到了这个地步。”  由此可见,李世民对他有多么的信任。  至于高季辅,那可是中书舍人,相当于是李世民的秘书。  自古至今,有哪个领导选择的秘书不是自己的人?  而张行成,曾经是殿中侍御史,现在是刑部侍郎,他执法严明,弹劾官员,不畏权贵,深得李世民的赏识。  “儿臣一定不辜负父皇的信任,兢兢业业,勤劳学习,做一个好储君。”  李治本来是想说点其他的事情,不过看到李世民在跟自己说正事,他便干脆好好的当一个听众。  在李世民面前,现在不需要自己说太多什么,好好的当一名合格的听从就行了。  “昔日刘备有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你要多看、多听、多问、少说。朕如今年纪慢慢的大了,希望你能尽快成长起来,为朕分忧。”  “谨遵父皇吩咐!”  “这次朕立你为太子,也是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你有众多兄弟姐妹,朕希望你能善待他们,不要做出骨肉相残的事情出来。特别是青雀,他是你大哥,朕也想过到底是立你为太子还是立青雀为太子,但是最终还是觉得你仁孝,在朕百年之后,能够善待兄弟。”  李世民这话,倒也算是自己的心里话。  不过,他可能想不到,自己的儿子就没有一个省油灯。  历史上,李治继位之后,借着高阳公主和房遗爱的谋反案,把李恪等好几名重量级皇族给诛杀了,直接起到了杀鸡儆猴的作用,让其他皇族再也生不起别样的心思。  很多人都觉得李治除了仁孝之外,没有其他本事,没有其他手段,心慈手软。  其实,他从一个没有什么人支持的皇子,一直坐稳了江山,并且还反手把独掌朝政的长孙无忌给推倒了。  最关键的是,李治在位期间,其实还是做出了不少政绩的。  那个时候的唐朝,版图是最大的,东起朝鲜半岛,西到咸海,北至贝加尔湖,南至越南中部,维持了三十二年。  这样创造了“永徽之治”的人物,哪能真的什么本事也没有呢?  “父皇您放心,儿臣一定孝顺兄长,爱护弟妹。不过……”  李治脸上露出了一股为难的表情,这让李世民很是不悦。  难不成刚刚登上太子之位,就对自己阳奉阴违了?  于是立马拉下脸问道:“不过什么?有什么困难吗?”  “没有,一点困难都没有。不过孩儿近日收到了一封信,不知道该不该跟父皇说……”  “什么信?”  李世民疑惑的看着李治。  大唐的驿站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进步很快。  除了传递官方的信件之外,驿站也承担着转送私人信件的任务,跟后世的邮政有那么一点相似之处。  不过,这个时候送信都是需要先收钱的。  按理来说,李治一直在大明宫中长大,不应该有谁会送信给他啊。  “是的,一封大哥派人捎给我的信。”  听到这里,李世民更加好奇了。  李承乾都已经被贬为庶人了,如今应该在前往澳洲的路上,怎么会想到派人给李治送一封信呢?  里面讲的是什么?  “高明都跟你说了些什么内容?”  “大哥说的都是他跟四哥之间的事情,孩儿看了之后一直犹豫要不要跟父皇说明。”  “既然之前你在犹豫,为什么现在又不犹豫了呢?”  李世民有一种预感,这信件里头肯定说了些什么密事。  “因为里面的内容对四哥不是很利。父皇您也知道,前段时间许多人都认为父皇会立四哥为太子,如果儿臣这个时候把信件拿出来,难免会让人觉得儿臣落井下石,为了太子之位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  李治这话说的声情并茂,让李世民心里面舒服了很多。  看来,自己果然没有选错人啊。  “那你现在为什么有准备跟父皇说了呢?”  “因为今日父皇已经定下了太子人选,孩儿这个时候再说信中的内容,就不存在为了争夺太子之位,故意陷害四哥的嫌疑了。而却,信中的内容,儿臣觉得也应该让父皇知道,这可以让父皇看到大哥谋反背后的真正起因。”  李治一边说话,一边观察着李世民脸色的变化。  “信件你带在身上了吗?”  “带了,因为儿臣一直纠结该什么时候跟父皇说明才合适,所以一直都把信件带在身边。”  李治说完话之后,就从怀中掏出了一封信,低着头,双手呈送着递给了李世民。  之后,宣政殿中就陷入了宁静。  李世民面色不停变幻的看着手中的信件,心中的愤怒是越积越深。  站在他身后的兰和就能看到李世民握着信件的手都在颤抖,显然是在强忍着巨大的情绪,逼着自己把整封信件给看完。  “嘭!”  李世民终究是没有忍住,一巴掌拍在了桌子上。  紫颤木制作的御桌,质量好的很,没有出现武侠剧里头木头四溅的情况。  相反的,李世民的手掌却是立马变得通红,甚至有点红肿,吓得一旁的李治和兰和都不止如何是好。  “青雀!青雀干的好事啊!朕……朕以前怎么就没有看出来呢!”  虽然李世民接过信件之前就猜测到了李承乾在信中不可能夸奖李泰,肯定会说一些李泰的坏话。  但是李世民没有想到李承乾居然说自己的腿疾背后,居然有李泰的影子。  至于他会被逼着谋反,更是因为李泰处处谋划太子之位。  如果是去年的这个时候,李承乾哪怕是跟李世民这样说了,他也不见得听得进去。  但是如今李承乾已经被贬为庶民,发配澳洲,终生不可回大唐;这个时候,他说的话,李世民还是倾向于相信的。  最关键是李承乾还在信中罗列了一些证据,只要安排人稍加查证,就能知道是真是假。  所以李世民才会那么的生气啊。  太子之位,是可以谋划就能得到的吗?  这要是让子孙后代起了这种心思,那以后大唐的江山还能安稳吗?  自己刚刚还想着怎样安慰李泰,现在看来,他需要的不是安慰,而是惩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