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天苍茫,陈芃儿站在码头,极目远眺黄埔江上缓慢穿梭的轮船。
汽笛声漂浮在这个黄昏的上空,她望着远方,面色平静,江边风大,颈间围绕的米色围巾高高扬起,额前的发丝也被吹乱了。
他们的货船没有回来。
承载了广州仓库所有库存布匹及棉纱的货轮,在距离香港铜锣湾四十海里处,船体故障船舱进水,被陈芃儿寄予了厚望的价值几十万的双宫绸被不得不尽数抛进了大海里。
这对还待重新振兴的广昌来说无疑又是一锤重击。
陈芃儿最近经常会想,如果是林凉哥,他会怎样做?
但在她还没能想出头绪的时候,上海的市面上已经开始大肆流行起一种新布料,名字非常喜庆,叫做“凤凰火”。一经上市,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引爆一片燎原之火,顿时大上海热爱时髦的太太小姐们,都以拿“凤凰火”做一身漂亮行头为荣。
出品方大昌实业纺织公司为此一时风头无量。
陈芃儿亲自去布行店买了一匹“凤凰火”回来,与广昌的各位元老,以及之前负责广州纱厂的几个负责人好生研究了半天,发现这种“凤凰火”无论是色彩、光泽、纹理,甚至染色的配色及花样,都和之前的“双宫绸”如出一辙。
每个人彼此都有些面面相觑。
如果说光泽、纹理很多布料都可以相似,但双宫绸后期上色的烧毛与退浆,温度把握和压力控制是十分复杂的,这世上万没有这样的巧合,只凭巧合就能做出这样一模一样的东西!
双宫正一已返回日本,广昌也早已买断他在国内这项布料的纺织及染色技术,以陈芃儿对双宫品性的了解,双宫正一不可能再将自己的这项技艺再卖第二遍。
如梦初醒,好像突然想起来什么,她匆匆几步,摸出钥匙打开书房里的保险箱。当时双宫正一亲自来上海韩公馆拜会,向她奉上的那本“配方”,还好端端的放在保险箱里。
陈芃儿送走了旁人,自己坐在书房靠窗的沙发上,翻看这本“秘方”。
所谓的秘方就是订成的一本册子,封面一片空白,只在边角下方提上了“双宫正一”的名字,里面是关于新式布料纺织工艺与染色技术的详尽介绍。
大昌最起码得拿到这本册子,才能做出和双宫绸如出一辙的“凤凰火”。
但是,册子还在,好端端锁在自己的保险箱。
可是……
陈芃儿慢慢掀动页面,虽然册子在,但这些日子她一直不在家中:回宁河办丧事,去广州运货,拜会陆寻,安置周适也的家人,等她再回来上海,已然过去了小两个月。回去宁河的时候,她带走了大部分的下人,具都已在宁河安置好,现在韩公馆下人比先前老夫人在世时少了大半,人虽然少了很多,但也并不是家里的每一个人都能进入书房的。
能进入书房的,没有保险柜的钥匙也拿不走册子……
而且这本册子,陈芃儿手指抚摸在封皮上,这本册子厚度尚可,内容翔实而且琐碎,就是那“内鬼”偷走比照着誊写一份,也得先找到一个会日文的人,历时几天才能成。
这本册子是用日文写成的。
她坐在书房里太久,久到南芙来轻敲房门:“小姐,该用晚饭了。”
陈芃儿“嗯”了一声,把册子重新放进保险箱。
保险箱的钥匙她都是随身带的,除非洗澡。或者说即便有钥匙,但是密码韩林凉只告诉了她一个人,连范西屏都不知道。
虽然当时陈芃儿接手过来的时候,保险箱里除了一些地契房契合同,也就只有陆安的几封来信了。
怎么想这本册子都不像是曾经失窃过,但大昌的“凤凰火”就摆在她眼前,由不得她不信。
甚至,“凤凰火”卖的最好的花样,和当初周适也兴致勃勃带来给她看的那块布样,都是一模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