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熙是皇上手把手教出来的,若是真的算起来,他是皇上的亲传弟子啊。甚至比太子和三皇子还要得到皇上的器重。这里面的厉害关系我不说,你也懂。皇上这是亲自给太子留下一个肱骨之臣,给天下留下一个撑天的栋梁。
这样的人,入朝为相,那是早晚的事。现在皇上不过就是在历练他而已。等着有一天,他的爪牙锋利了,那是要有大用的。
当年太祖爷将天下分而为立,封下了不少的王爷、侯爷。让他们掌管一方封地。可是,几十年过去了,这些王爷在封地上越来越不像话,手中的权利也越要越大,甚至大的连皇上都已经要管不动了。
先皇在世的时候,这件事就想解决了。可是,那时候边疆战事不断,朝中无人,粮饷库银都是虚空的厉害。下面的人又都虚与委蛇,宫里又发生过两次刺杀的事,连晏澈的娘都无辜惨死,无奈之下,先皇就只好忍着。虽然找了不少机会的收回来一些封地,但是那都是凤毛麟角,大的王爷是一个也没动的了。就是连风家,那也是动不得的。
这件事一直是先皇心里的一根刺,直到最后弥留的时候将这根刺传给了晏澈。
晏澈登基之后,有了两年好日子。当时,他立时就想裁撤封地,收回皇权。我当时是支持他的,将咱们薛家将从边疆防线上撤回几个来,帮着皇上把封地都拿回来。可是,正是这个时候,那些个王爷就都知道了消息,竟然联合着那些境外的番奴意欲作乱,里外夹击,逼迫皇上退位。
这件事你们都是知道的。当时皇上还是年轻气盛,就想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可是不行啊!这朝中除了我们薛家,没有人啊!那些贪官污吏为了自己的利益,联合起来在乾清宫外死谏,弄的皇上寸步难行。这里面最嚣张的就是那个宋清仰。
后来,还是秋白和秉承软硬兼施的稳定了朝局,你又和老二在边关上将那些番奴又给了迎头一击,才算是将那些王爷的嚣张气焰给压了下去。可是,皇上裁撤封地的想法也同时都被压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