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是皇后的大好的日子。 按照规矩,皇上一定会去的。 此刻,于后宫女人而言,若音的风光,着实刺痛了她们的心。 但对于旁人而言,他们难得见一见皇后的真面目。 众人抬起头来,昂视着太和殿上。 只见皇后穿着一袭皇后吉服。 上面金线绣的凤纹,在阳光下泛着耀眼的光芒。 即便一身华服,也不及她的容貌夺目。 优雅的气质,得体的妆容,自信的举止,使她光芒四射。 就算周围有那么多人,她也是最耀眼,最出色的那一个。 她有着倾国倾城之姿,如冰似雪的肌肤,婀娜多姿的曼妙身材。 却又属于美而不俗的那一类。 三分聪敏、三分高雅、三分端庄,又透着一丝独立自信之态,明艳不可方物。 完美的诠释了独一无二的绝代风华! 大约半个时辰后,若音的册封大典,便顺利结束。 四爷和太后,先乘着辇离开。 若音便扶着柳嬷嬷的手,在众人的注目下,乘着凤辇回了永寿宫。 回去后,若音卸下身上的吉服和吉帽。 又换上一身旗装。 还戴着满人特有的旗头。 因为,按照规矩,她还要给太后请安喝茶的。 等到一切准备妥当,若音便乘着辇,去了太后的宁寿宫。 到了那儿,翠姑姑都不必过问,就把她迎到了殿里。 “娘娘请进吧,太后已经在里头等着您了。” 若音眸光转了转,就扶着柳嬷嬷的手,进了殿。 她走到殿中央,朝上首的太后行了大礼。 “臣妾给皇额娘请安,皇额娘万福金安。” “起。”太后声音淡淡的,一双眸子,似是漫不经心地扫着,却又透着岁月沉淀的犀利。 若音起身后,在下首入座。 有奴才给她上了茶,她轻轻抿了一口,没说话。 倒是上首的太后,先开了口。 “如今你行了册封大典,便是正儿八经的皇后了。在后宫,你必须要以身作则,统率好后宫,为皇帝处理好后宫。仪容仪表方面,更是要得体。因为你是皇后,做的事情都代表着皇家,一言一行都要保持皇家的威严。” “皇额娘说的是,臣妾谨记在心。不过,好在宁寿宫离臣妾的永寿宫也不远,臣妾若是有不懂的地方,兴许还是要来叨扰您的,届时,还希望皇额娘不要嫌弃臣妾。”若音谦虚地回。 她如果真的应得爽快,兴许太后不高兴了。 还会显得她沾沾自喜。 要是之后有什么搞不定的事情,就打脸了。 凡事还是不要把话说得太满,留一些余地比较好。 此刻,太后表面不显,心里还是吃若音这一套的。 她老人家淡淡的“嗯”了一声,道:“其实也没什么,只要你赏罚分明、雅性宽仁已是足够。另外,对于皇帝,你必须得尊重他,不过,必要的时候,也得冒着得罪他的风险谏言,万不能带着他堕落,祸国殃民!” “是。” “普通人家里是男主外,女主内,但在帝王这里,是皇帝治国,皇后管家......” 接下来,太后又跟若音说了很多。 无非就是告诫若音,要做一个好皇后,不能误了大清和四爷。 好在太后没有刁难她,说的都是在点上。 她便甭管太后说的是什么,都点头应了,并听在了心里。 在太后这坐了大半个时辰后,若音便离开。 出了宁寿宫,若音坐在回永寿宫的凤辇上,思绪万千。 皇后,多么尊贵好听的尊号。 也是古往今来,让万千少女羡慕的一个身份。 更是那些皇室女眷梦寐以求的位置。 只要一说起这个身份,大家的第一直觉便是象征着一国之母、母仪天下、锦衣玉食、执掌凤印、统治六宫等等等等...... 皇后是女性的最尊贵的身份,最高权威的象征。 更是继皇帝和皇太后以外,天下最尊贵的人。 所谓“家有万事,主持一人”,若音便是这个皇家的女主人。 在后宫当中,所有的妃嫔、女官、宦官、宫女都得听命于她。 但对于其他妃嫔,她没有决定权。 她可以劝谏君主,惩处有过失的宫人,拥有执行宫中法纪、维护宫内等级秩序的权力。 还可以在礼仪上与皇帝平等,出同车、入同座。 在重大日子时,可以接受百官的朝贺。 同时,她还有中宫笺奏,这是皇后独有的权利。 当然,中宫笺表是不能随便使用的,只有必要的时候才可以。 这些听起来,都认为皇后是天底下最尊贵的女性职业。 是,确实是最尊贵的。 可是想真的把“皇后”这位职位做好,是很难的。 在若音看来,历史上各个朝代皇后的命运,并不是表面那么风光。 甚至,皇后可能跟皇帝一样,是危险系数最高的女性职业。 只不过,大家只看到表面的风光。 没看到背后也隐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心酸和苦楚。 首先,作为嫡妻,她要相夫教子。 教的还不只是自己的孩子。 而是后宫所有的皇嗣。 其次,她要以身作则,统率后宫,为皇帝处理好后院。 最后,作为第一夫人,母仪天下者。 还要辅佐皇帝,把握好国事与家事之间的微妙平衡。 其实,后宫的战场,跟前朝没有什么不同。 不过是利益人心,势力权衡罢了。 只是,能权衡好的,寥寥无几。 能做到称职者,更是寥若晨星。 像清朝,最出名的贤后,便是孝庄。 一生培养、辅佐清太宗皇太极、顺治、康熙三代皇帝,更是杰出的女政治家。 孝庄文皇后临事处置沉静果断,从皇太极执政开始就在政事上发表意见。 皇太极死后,她在民族矛盾及满洲贵族内部斗争十分复杂的形势下,拥立了六岁的儿子福临为帝。 随后又拥立了八岁的孙儿玄烨为帝,多次临朝听政。 虽然如此,但她并无个人野心私欲。 而且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不掌控朝政,一到皇帝亲政了就退居幕后。 孝庄太后尽力教养幼主,护卫着爱新觉罗政权避过了重大的风险和暗礁,是大清王朝达到盛世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