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没想好,那暂时不要想了。”
“这是为何?”
“你刚中状元,而且还是连中三元,如今正是万众瞩目的焦点,他短时间内不敢对你出手,除此之外,大明将生乱局,你的精力该集中在如何应对大变局之上。”
“大变局?”
“朝廷内外的许多矛盾,因为科举考试暂时掩盖,随着科举考试尘埃落定,它们又将涌上台面,北疆近来有败报传来,中原镇压百姓叛乱也不顺利,加上旧党不甘权利失去已蓄势反扑,如此种种都是大变局的征兆。”
常衡这一席话让郭臻大为震动,参加科举考试这段时间的安逸,让他几乎忘了大明这架马车已到了悬崖边缘,安稳犹如回光之返照,只是暂时,大变局、大动乱才是未来一段时间的主题。
意识到这一点后,郭臻对于任职翰林院,对于在翰林院先熬熬资历,已是毫无兴趣。
若是太平时期,在翰林院任职是平步青云的最好官道,但如今大厦将倾,入职翰林院苦熬资历,便不是最佳选择了。
想到若不是常衡提醒,自己险些迷失,郭臻起身恭敬向常衡行了一礼:“常阁老,多谢提点!”
常衡摆摆手:“弘毅不用客气,我和毅之兄交情深厚,他既然托我关照你,那我自然得做些什么,再者,我这样做也是有着私心。”
“有着私心?这话何解?”
“若是在太平时期,以常家现在的权势,再延续百年富贵绝不成问题,可天下乱象已显,而我因为身体不好,时日已是不多,后继者常宣又只是守成之辈,未来怕是……弘毅你果敢坚毅,未来不可限量,若是常家将来有难,还望你不忘今日提点之情,扶常家一把!”
“常阁老严重了,未来如何犹未可知……不过,若是真有那么一天,我定然不忘常阁老今日的提携指点之恩!”
“好,好,好,有你这句话,我就安心多了,田观那边你无需费心,我会帮你压一压他。”
“那多谢了!”
也就在这时候,常宣走进屋子,先向常衡恭敬行了一礼,然后对郭臻说道:“郭公子,晚宴已经备好,请随我来!”
郭臻点点头,随常宣过去,这一场晚宴,宾主尽欢,宴后,常宣亲自将郭臻送出府。
回到自家院子,郭臻径直进入书房,一边看书,一边调理思绪。
今天和常衡一番对话,不但让郭臻知晓了田观针对自己的原因以及下的哪些黑手,更关键的是,郭臻从迷失中走了出来,重新理清了未来的大势。
面对即将到来的大变局、大乱局,继续在翰林院求安稳肯定是不行的了,自己需要掌控力量,最好是军权方面的力量。
一旦进入真正乱世,军权和强兵无疑最能给人底气,同时,拥有军权和强兵,也更容易实现抱负,阻止某些悲剧的发生。
但要做到这一步并不容易,毕竟,自己才刚刚从文官之路上起步。
之后几天,郭臻明面上照常到翰林院熟悉环境和公务,暗里却在琢磨未来的出路。
皇宫!
赵昱早朝之后被一个小黄门引到了御书房外等候,在这期间,他思考良多,多是国政,但最后又想起了郭臻:“不知郭臻对翰林院的规矩熟悉了多少,过个几天,得找他聊聊他对新法变革的看法。”
郭臻的考卷让赵昱大生知己之感,有心想要深谈,只是国务繁杂,无暇分身。
毕竟,监考会试的半个月,赵昱与外界隔绝,很多公务都有迟滞,再加上几部新法试行京城,也引起了诸多问题,忙得赵昱根本脱不开身,每天的闲暇时间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