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郭臻说出这番话来,陈珑、方智和黄羲均有自得之意,文人所求,无非两点,初等的欲望是金榜题名,以功名改命运;更高的追求是著书立说,留名千古。
这三人都已经摆脱了第一层境界。
陈珑年长,替那两人谦虚道:“王爷谬赞了。”
郭臻笑问道:“我大明自立国以来出过无数贤人,三位可知道本王最推崇谁吗?”
他轻笑一声,没有刻意留下悬念,自问自答道:“你三人必然以为本王尊崇阳明先生,但本王最钦佩的却是徐光启。”
陈珑低下头,藏住自己脸上的神色变幻,徐光启以学贯东西闻名,常常与西番人传教士为伴,他虽无缘拜在徐光启门下,但心中一直以徐光启为师。
方智和黄羲也各有所思,苏州学院名儒不少,但精通西学并对西学感兴趣的唯有方智一人。
这几年,方智对西学了解越来越多,慢慢摒弃了从前轻视西学的心态。
郭臻接着说道:“徐阁老实在是我大明实证学说的第一人,阳明先生开辟心学遗泽后世,但传到今天,早以画虎类犬。”
郭臻乃是状元出身,这番话说出来很容易引起陈珑和方智的共鸣。
陈珑当年不愿出仕,在家花了三年时间整理徐光启留下的《农政全书》手稿,引领几社开启了经世致用学说的门庭:“王爷所言极是!”
郭臻微微感叹道:“今年朝廷科考结束已经两个月了,八股取士能为朝廷所用者不过寥寥数人。”
以郭臻今天的地位,每一句话都不是随便说的,陈珑、方智和黄羲心中都是一惊,郭臻这是要改革科举制吗?
他们三人对八股也不尽认同,但朝廷要改科考的影响将不下于剃发令,因为那关系天下士子的前途命运。
方智委婉劝道:“王爷,八股取士虽然狭隘,但并非无可取之处。”
郭臻的心往下一沉,连方智也会反对吗?每一项改革都是要打击一个利益阶层,创立一个新的利益阶层。
如果这三人都不赞同,那强行改科考制度,只会是事倍功半。
今天一直很局促的黄羲突然插话道:“密之此言差矣,八股确实能遴选能力最突出的士子,但造成的弊病害大明久矣,如今天下士子穷经皓首一心放在八股上,若中举则一朝鲤鱼跃龙门,不中则庸庸碌碌一身,八股取士之弊不在朝堂,而在乡野。”
郭臻越听越惊讶,原本歪斜的身子慢慢坐正,黄羲对时局剖析之深,让他刮目相看:“太冲先生可有良策?”
“有,废八股,分类划分绝学如历算、乐律、测望、占候、火器、水利等等,乡民小吏,有绝学者皆可为官以阻望族辈辈相传。”
郭臻心中大喜,但口中不置可否,目光转到陈珑和方智身上。
陈珑恍然大悟,原来郭臻前来拜访是为此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