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是人的本能,没有欲望岂不丧失了人的本性?每个人都欲望得到父母的爱,亲人的爱,朋友的爱,爱人的爱,社会的爱。
因为在纷飞复杂的社会里,只有拥有这些爱的人才能在遇到挫折之时不畏艰难险阻重生。
丽丽如许许多多留守儿童一样,成长中损失了最重要的父母的爱,对于父母的爱,她觉得是奢侈的。
从父母离开跟着爷爷奶奶后,她逐渐从开朗变成了内向,脸上的笑容也逐渐减少。
爷爷奶奶的教育认为小孩子不能夸,不然会自傲,所以爷爷奶奶更多的是以批评,对比,恐吓跟丽丽沟通,这在丽丽的本能中是及其反对和抵触的。
比如有一次丽丽因为爷爷无数次的强调女孩子要多下地干活,不然就会挨饿。
作业40后的爷爷奶奶经历过战争时期,经历过闹饥荒,吃过树根,睡过牲畜地,喝过牛脚印水,他们认为一个人的生存能力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填肚子,果不饱腹不足以谈其他。
所以爷爷会无论春,夏,秋,冬都坚持8点以前拉着丽丽下地干活这对于小学的丽丽来说是非常反感的。
因为好不容易的周末或假期,从没有能睡到自然醒的时候,每一次被叫醒的清晨,她脑袋里都写着十万个不愿意与憎恨。
爷爷会给丽丽讲述饥荒年自己是怎样逃生,奶奶会讲述饥荒年她们家9和兄弟姐妹最终剩下3个,怎样看到兄弟姐妹们一个个从身边离去…
虽然丽丽讨厌这些重复很多遍的故事,甚至每个故事她都能倒背如流,但每次听后她都觉得,我必须认真学习。
又是个周末时光,南方夏日的太阳可谓相当“毒辣”,吃过早饭,正是太阳格外烈焰的时候,爷爷叫上丽丽出去挖土豆。
丽丽:“爷爷,我不想去,这太阳太烈了,等下皮都会掉一层的”。
爷爷:“玉米地太阳晒不到,快点,准备走了”。
丽丽:“我要学习,我不去”。
爷爷:“不干活就不要吃饭”,其实爷爷是觉得丽丽需要学习就让她在家学习。
丽丽:“不吃醋就不吃,有啥嘛,我爸妈给我寄了钱,我家土地还在你手里”。
爷爷:“好啊,等下我给你背点篱笆回来,你就吃篱笆就可以了,土地不种就吃篱笆”。说完,爷爷背着背篓拿着锄头下地了。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下午饭时间到了,爷爷爷从地里回来准备洗漱。做作业的丽丽不知道啥时候趴椅子上睡着了。
奶奶在厨房做好了饭菜,出来准备喊正在歇凉的爷爷和学习的丽丽吃饭。
丽丽醒来,看了一眼爷爷,发现爷爷也正看了她一眼。爷爷:“她不用吃饭了,他说了她不去地里干活,她自己吃篱笆”。其实爷爷是开玩笑的,但是几乎不笑的爷爷说起这话看起来又不像开玩笑的。
丽丽想着每次爷爷都那么说,心里非常生气,说:“不吃就不吃,我稀罕吃,你种我家地每年给我租金我自己煮”。
爷爷竟无言以对,只能说:“好啊,下个月就把你送去你爸妈那里,去过好日子”。
在丽丽的眼中当然是跟着父母的日子就是好日子,哪会知道父母在外的艰辛与不易,此时此刻她多想一下子飞到父母身边,想着想着眼泪竟然不自主的流了下来。
奶奶:“丽丽,快吃饭了”。
丽丽:“我不吃,说了不吃就不吃”。
爷爷:“她不吃我们吃,看她能挨饿”。
爷爷第一碗饭吃到一半:“吃不吃哦?快来吃饭,不吃我一会用棍子来请你吃”。
丽丽:“不吃”。她心想,哼,谁还没有点脾气,我不吃看你下次还敢不敢这样说。
爷爷第一碗饭吃完:“来不来?”
丽丽:“不来”,不能轻易答应,否则下次还会这样,自尊心很强的丽丽依然坚持了自己说过的话,我不吃,虽然这时候肚子已经咕咕咕的在唱“空城计”了。
爷爷心想,出来吃饭也不是事啊,但又不能低声下气的丢了自己的威严,于是即使是在吃饭的时候他仍然选择了棍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