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轻易不会劝得动你,你的一些政敌之言你应该听说过吧?”
“吕惠说你大奸似忠,大佞似信,外似朴野,中藏巧诈;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也著有《辨奸论》,就是要教给别人,辨认一个奸人是什么样的,这边文章说的是谁,不用我多说了吧?”
“这篇文章中所言,说你吃着猪狗食,读着圣贤书,这样的行为是违背人情人性的,这样的人一定是大奸大恶之人。”
张良玉决定继续加猛料,像是王安石这种执拗之人,无法攻破他的心理防线,绝对是不会听进去谏言的。
既然来了一趟,张良玉觉得自己总要做点什么。
而不是冠冕堂皇、形式化的和某个历史人物聊聊天、谈谈心而已。
就比如上次面见汉武大帝的时候,张良玉知道,自己肯定影响道了汉武大帝了。
至于是好的影响,还是坏的影响,那就不知道了。
虽然,这行为绝对不会影响道自己所在的时空,可要是能影响到那个平行世界里的时空,让自己民族的先辈们,少走一些弯路、少付出一些血的代价。
这样也是极好的。
现在也一样,张良玉知道王安石变法之后的北宋社会的动荡局面,就想要努力的说服王安石,这个熙宁变法之中的最关键的人物之一。
希望熙宁变法的结果,向好的一方面发展,而不是致使北宋烽烟盗起,流弊天下,加速北宋的衰亡。
“哼,一派胡言!此为党争之言,毫无事实根据,我王安石忠奸与否天地日月可鉴。”
“这些旧党保守小人之辈所言,如同茅厕之味,闻之之所以恶臭,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腌臜之物。”
王安石一甩大袖,这些话丝毫头不会放在心上。
同时把诋毁他的人比作厕所里的腌臜之物。
自古以来,“朋党”都不是什么好词,皇帝最不放心的就是大臣们搞朋党、搞什么秘密小团体。
所以,自古以来“结党营私”都是重罪。
北宋时期的党争现象,虽然比不上明时期牛李党争、阉党和东林党这样斗争的激烈。
但党争都有一个共通的特点:那就是很多时候,不分事实对错,只要不是跟我一个党派的,那你就是敌人。
对付敌人,当然各种手段都要往上招呼,造谣抹黑。讽刺讽刺挖苦、坑蒙拐骗、暗下杀手……
所以,这些党争之言,也不可全信。
“啧啧啧,不看UP主的节目真是不知道,历史书上鼎鼎大名的那个改革家、政治家、经济学家的王安石,还有这样的一面。”
“是啊,我也是今天才知道这些事情的。”
“看了主播的节目,我总算是对王安石这个历史人物有了更多的了解,他的形貌也不止是教科书上那些干巴巴的条条了。”
“是啊,这些历史名人,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性格缺点。”
“连苏洵这样的唐宋八大家都说王安石是个奸佞小人,甚至还有人把王安石的罪过和秦桧那样的恶人对等,这些我从来都不知道,今天果然大开眼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