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既然豆花没人买了,以后我是不是不用磨豆子了?”她想到一好处,眼睛蹭的一亮。
不,还要磨。
宋甜甜望着她娘得逞的模样,想到了手里驴打滚的方子,暗自笑了笑。家里这几天里外收拾了一下,原本顾亦在的柴房都勉强能看了。
豆花的事情也已经传到了县城。
几天后,一辆牛车停在了门口。
李氏慢吞吞从牛车上下来,见到门修了门的宋家,有些呆愣,她不过几月没回来看看,难不成真跟别人说的发达了?
怪不得县里人都说那豆花是他们家先卖的,卖的特别好,赚了不少银子。
所有人都知道这件事,就只瞒着他们一家,那个老婆子肯定还记恨着上次的事情。
李氏想到这里,狠狠的掐了下跟着的宋大河。
“爹,娘。”宋大河一进门就冲着里屋喊道,“我回来看您了!”
李氏见到躺在藤椅上的周氏,上去虚虚扶一把,周氏盯着她空空如也的手,面色有些不虞。
周氏想到了他们俩是因为豆花的事情回来的。
但没想到他们这么着急。
刚一坐下宋大河就在李氏的暗示下开了口:“听说咱们家卖豆花挣钱了?挣了多少了啊。”
听到大儿子问的如此直白,周氏眼皮松动了一下。
“你有什么事就说。”
宋大河这才露出为难之色,说:“爹,娘,光耀回家后听说了上次的事,责怪我们不该给家里定下那样的亲事。每天没日没夜的抄书想把那些因子给补上,没想到给累病了。给他看了场病,不仅花光了原本剩下给光耀读书的钱。现在,光耀连写字的纸都不敢买了。”
“而且因为那婚事的事,东家也降了我的月钱,原本三吊钱的变成了二吊多……”
听到引以为傲的大孙子病了。
周老头深深的抽了口烟。
周氏叹了口气,“这钱是大家赚的,也不能说给你就给你。”
“娘,二弟三弟他们也知道,光耀读书刻苦的厉害,考上了还能光宗耀祖,咱家都能沾不少光。”
宋大河满脸希翼的看着老两口。
宋家往上几辈都没个读书人,好不容易有个希望,他们俩也不愿意放弃。
她沉默的回头从柜子里取了几两银子,递给宋大河。
宋大河乐呵呵接过,伸出脖子又想去看周氏钱柜里还有多少银子,被周氏嗔了一眼。
宋大河刚要转身,被李氏掐了一把,有犹豫着开口:“谢谢娘,就是娘,这点儿还不够……”
“家里几口人,还得吃饭。”周氏打发道。
“还有你几个侄女的嫁妆钱,你也想昧掉?”
“我哪敢啊,娘。”李氏还想说话,被宋大河瞪了一眼。
他拿着钱,讪讪笑了一声,往外走去。
路上遇到了张氏,张氏朝她笑了笑,喊了声“大哥,大嫂。”
“唉。”
两人答应着,纳闷不已,张氏好像变了一些,之前碰上张氏甚至都不跟他们对视,来去都是低着头。
大房两口子离开后,周氏想了想,又从钱柜里取出点钱,递给两个儿媳。
“转眼要入秋了,几个孩子添些衣服吧,那个顾亦,也弄上一件,既然帮了咱家,咱家也不是恩将仇报的!”
杨氏接过转头,就说:“顾亦还穿着大海之前的衣服呢,我瞧着挺合适的,就让他继续穿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