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王文远的话并没有说完。
“好一个理想乡啊,集体所有制,共同富裕,村子实行三级核算,统管全村的生产安排、劳力调配、物资调拨、产品分配和经济核算……”
是不是很眼熟?
因为这就是曾经某个红色国家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政策。
孤儿院,养老院,救护站这些都是表面而已,真正厉害的是村子的政策。
很难让人相信,竟然有人在封建王朝推行社会主义,在这个人吃人的时代,提倡人人平等共同富裕,这人脑子究竟是怎么长的。
要知道这人不是穿越者,而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土著,一道光幕就在王文远眼前,对方的信息就在他眼中。
大乾王朝的十三皇子——年仅22的刘唯尚。
一个既得利益者,权贵阶层,五维属性超过了全盛时期王文远,特别是最后的灵根——真命天子。
尚公子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你竟然懂?”
就连享受着政策的村民与村子都不知道这里面的核心,一个刚刚来到这里才几天的人,竟然能一语道破。
对于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现代人,这又不是多难的东西,如果要聊起资本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理论。随便找个高中生也能吹个半个小时不带重复的。
真正难得地方在于如何将其结合现实,生产力、国情、政治生态等等外界情况都就需要考虑。
封建王朝,阶级固化,大地主、世家、勋贵掌权,让这些人去推行社会主义、平均土地,古往今来除开太祖谁有这个实力??
历代王朝灭亡原因或许各有各的昏聩,但究其本质都是土地问题,土地私有制意味着有权有势就可以从你手上把土地夺走。
找你买你卖不卖?
不卖?
那给你放贷你要不要?
地主主要靠自己的原始积累放租和高利贷,通过放和收的方式,逐步兼并土地。
在放的同时,有很多人就还不起,就用土地去抵押,在规定的期限内还不清,土地就归地主所有。
农业文明农民没有了土地就只能成为地主家中的劳工,一辈子只为一顿饱饭。
等到整个王朝只剩下一个个大地主,这个王朝也就百分百完蛋了。
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但连个一条鞭法,是直到1581年明朝张居正才正式推行的赋税制度。将田赋,徭役,杂役合并,折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少收税,通过税收非常严厉的打击大地主。
摊丁入亩:清朝康熙五十一年,清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为定额(固定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因为这个政策,全国人口更是由顺治十八年(1661年)的1913万人猛增到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的3.01多亿人。中国封建社会由此出现了最后一次盛世——“康乾盛世”。
但摊丁入亩政策也有明显的局限性。它没有消除反而加强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社会中的阶级矛盾。
从根本上讲,它维护的仍是统治阶级的利益——长久统治,牢固统治的利益,它使封建统治更加牢固。
古往今来真正改变土地问题的,只有一人!只有一个政党。
唉,想做大地主?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所有,土地国有就是全民所有,还有一个集体所有的补充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