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皇帝总感觉,巩县陵区格局虽说还算开阔,但地势却不是很好。历代皇陵都是面南背北,但巩县陵区整体地势却是南高北低。虽说土壤丰厚,但却只有背后有山。只是京兆周边除了这里,已吉壤可用,最终还是可奈的选择了这里。也造成了本朝皇陵,皆坐南朝北的局面。但即便是这样,当初太宗选择此处修建自己的帝陵,也遭受了朝中极大的非议。
若不是一旦皇帝驾崩,运回陕西安葬,耗费实在过于巨大。恐怕当时朝中上下,都是要坚决反对的。因为太祖的陵寝在陕西,又有现成的神道可以利用。你身为后世子孙不跟在身边孝敬,跑到千里之外的河南路,重新开辟一座陵寝又是怎么一回事?但当年战乱刚刚平息不久,天下民力远还未到恢复。从京兆转运回陕西,这耗资实在是巨大,朝廷实在力负担。
而且长途转运,也很难保证棺椁的完整性。再加上陵址选定的时候,太宗皇帝已经是卧床不起。陵寝之事,实在不宜继续拖延下去,这才勉强平息了朝中的争议。即便是这样,太宗皇帝这一点,也一直为后世诟病。很多眼中,太宗皇帝不肯附葬太祖身侧,实在称不上一个孝字。当初打下大齐朝大半江山的太宗皇帝,将自己陵寝选在巩县,都受到如此的非议。
如今黄琼放着巩县陵区,已经修建完整的基础不用。非要另选吉地,这遇到的阻力恐怕更大。而京兆周边,虽说守着邙山这么一个天下风水,最为上佳的万年吉地、可但凡风水够帝陵标准的地方,早已经是人满为患的情况之下。另选吉地,耗费的不单单是漫长的时日,恐怕所遭受的非议更大。但铁了心不想埋在巩义的黄琼,在此事上不表态,却已经是表态了。
而吕端也算是略通堪舆之人,工部选定的地方,也曾经多次去过皇陵区祭拜的他,都有些看不上,更何况黄琼这位皇帝?对黄琼的不表态,吕端当时便猜出了大致原因。只是那位工部尚书,却是轴的很。黄琼的态度,其实已经很明显了,吕端也曾劝说过他。但论怎么说,他都只来一句祖宗家法,历代帝王要遵循昭穆之位而葬。逼急眼了,来一句山河在德不在险。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吕端也总算明白了这位工部尚书的意思。并不是他没有真正明白皇帝的意思,而是纯粹的装作听不懂。这位工部尚书,纯属于压根就不信风水学说,是子不语怪力乱神理论坚定的信奉者。他的意思就是,给你找一个地方意思意思,差不多说的过去就行了。既然有现成的地方,又干嘛多费那么多的手脚,花费那么多的钱帛,另寻他处?
摸清楚这位主,是这个想法之后,吕端又哪里敢让他在继续此事。这也就是黄琼,虽说驭下比较严格,但那是在朝中政务上。除了贪污受贿,从不轻易杀大臣。若是换了别人在位,便是本朝一向以宽厚著称的太上皇在位,至少一个贬官是逃不掉的。你老先生什么意思?帝王阴宅风水,与江山稳固息息相关,你随便找几块地糊弄皇帝,难道想要盼着大齐朝亡国?
就这么一个想法,换了哪朝哪代,都不会轻饶的。更何况,如今皇帝已经御笔亲批了,也不能限期的拖延下去。这历朝历代,帝王阴宅的重要性,几乎不比阳宅差多少。这么顶牛下去,也终归不是一个事情。奈之下,吕端也只能请旨,主动提出来接替这位听懂,硬装听不懂。一心想要逼着皇帝,接受他应付的工部尚书,主持为黄琼将来陵寝选址的事情。
只是吕端如今是大学士、参知政事,兼管着工、户二部,又哪里真正有那么多的闲暇时日,真的去走遍河南路,为黄琼勘察陵寝?他只不过是挂一个名,以及负责最后的把关,真正办事的还是底下人。考虑到这位帝王的要求,吕端派人去终南山,寻找已经隐世十余年的袁家人,帮着帮衬。吕端虽说与袁家人接触不多,可却与袁家一个儿子,却算得上多年至交好友。
而且如今以吕端的声望,真正的求到袁家,袁家也实在不好拒绝。最终,自从黄琼监国开始,便一直避世不出的袁家人,耐不住吕端多次请托,还是派出了本门最为优秀的人,来为黄琼勘察皇陵风水。而黄琼也没有想到,自己这一番操作却是在多年以后,与曾经与自己有过一夕之缘的袁宝儿再一次相见。更是见到了自己,一直都未成见面的,真正的第三子。
到底是大齐历代帝室,御用的风水堪舆家族。再加上,这次派出的又是年轻一辈,堪舆之术最为精通的人。袁家人一出手,没用半年便干净利落的解决了问题。只是袁家人为黄琼选定的风水吉地,不是在黄河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