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得唐将军,力挽狂澜!”
秦翼明本身对唐学志就有些感激,如今,李大山携八万大军抵达渝州。
他也发自内心的崇敬。
“秦老将军,远在巴蜀,还牵挂京城之事,令人敬佩。唐将军也曾叮嘱,让我等抵达巴蜀后定要前去拜会秦老将军,只是没想到,秦老将军倒是让二位将军先来了。”李大山也和他客气了一番。
随后,张令二人便也直入主题。
“毛峰老贼,贪生怕死,见张献忠兵强马壮,不敢交战,反而投降。若非我等早有防范恐怕就遭其毒手了。”张令脸上闪过愤怒之色。
随后他拱了拱手,表明心境:“李将军,张令以及麾下一千三百名将士,愿意归顺大兴皇帝,任由将军差遣。”
“将军,秦翼明麾下三千襄阳兵,愿意听候差遣。”秦翼明也表明心境。
“在我等出来之前,姑母拖下官带话,石柱宣慰司愿意拥护大兴朝,姑母麾下一万白
杆兵,也愿听将军调遣!”
李大山大喜:“好,某代表朝廷谢谢诸位,此事,某会立即呈报朝廷……”
没想到,石柱宣慰司竟然藏着上万兵马,白杆兵,战力更是堪比清兵的存在。
秦良玉誓死不降张献忠,除了她对大明的忠诚外,二人之间还有一段恩怨。
两年前,张献忠奇袭襄阳时,襄阳的守将,正好是秦良玉的儿子,马祥麟。
马祥麟战死襄阳,秦良玉和张献忠也自然而然成了仇人。
杀子之仇,焉能不报?
张献忠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当初袭击襄阳之举,竟然是他在巴蜀失败的导火索。
成也襄阳,败也襄阳……
有这一万多人归顺,使得李大山能调动的大军暴涨到九万多人。
张令和秦翼明当天晚上留在李大山大营,商议攻打渝州。
翌日,上午;
李大山派人岁张令和秦翼明返回石柱,拜会秦良玉,顺便给三人各送了五十箱鱼鹰的土特产。
三天后,秦翼明、张令以及秦良玉的孙子,马万年率九千多人,抵达李大山营地。
“秦将军,快请……”
李大山亲自迎接。
秦翼明非常激动的告诉他,姑母已经派人前去联络酉阳宣抚司、平茶洞、播洲等地土司,希望劝说他们归顺。
因为秦良玉已经意识到,在川南以及川西地区,已经有许多土司归顺了张献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