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这我做不来呀。”荆斐宁脸上写满了拒绝。
伙伴们强行洗脑:“不,你可以!”
赶鸭子上架的荆斐宁只能认命地凑上前去,托着李明川软嘟嘟的脑袋,一边隔着厚帽子呼噜毛,一边哄道:“川川……乖,喝糖糖~”
余温、燕燕、丁茂砚:我们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小伙伴,绝对不会笑!
除非忍不住。
顺着吸管,温热的糖水入腹,李明川苍白的嘴唇上终于有了一点血色。他似乎是舒LJ服了许多,更加依赖地凑在荆斐宁身上,嘴上哼哼唧唧地撒娇个没完。
“麻麻,揉揉!”
荆斐宁白眼望天,手被少年攥着,动弹不得。
她无奈地看向余温他们一眼,决定干脆送佛送到西,借着这个姿势帮李明川揉搓皮肤,按摩取暖。
余温看到这一幕,想到昔日被荆斐宁拍痛的肩膀,走上前去提醒:“不用管他,失温的时候不能用力揉搓。”
她说着,拿过电子温度计再在小伙伴的额头测了一下,发现温度已经攀升到正常的范围内,脉搏也渐渐平缓。
就是这孩子迷迷糊糊的脑壳,让人担心。
说严重吧,体征已经渐渐转好。说不严重吧,这神叨叨的样子还挺让人放心不下。
要是放在从前,余温一定会给这样“药不能停”的小伙伴打一个120,直接送到医院。然而现在,在这个看起来淳朴荒凉的郑板农家乐里,与其求大医院,不如求一间遮风挡雨的小屋。
“越入夜温度越低,还是得把人挪到温暖的环境里。”
余温说着,从仓库里找出两根结实的杆子,又把她曾经搜刮的姜国公主的吊床拆下来,和燕燕丁茂砚合伙,三下五除二地做出一副担架来。
丁茂砚双手背后,举着前面的杆子,余温燕燕在后面抬着,合力要把李明川搞下山。
至于荆斐宁,她还被人攥着双手,只能在中间跟着跑。
为了追求速度,担架难免有些颠簸。躺在上面的李明川精神愈发活跃,说出的内容也越来越像个刚成年的大学生:“飞咯,飞咯!川川想运动,想跑步!”
众人:……
真后悔没有把录音笔取出来啊。
荆斐宁被他的魔音折磨得不行,见对方的手越来越有劲儿,提议道:“不然叫他下来动一动吧,在上面躺着多冷,做做运动,热身一下。”
余温摇头:“不行。”
先不考虑李明川如果下了地,会是怎么个新的作法。只说失温的人,是不适合做运动的。如果强行让他们活动,只会更加疲劳,加剧现有的不良症状。
她探过半边头,转移注意力道:“快了,前面那个屋子亮着灯,我们去看看!”
前面有座方方正正的砖瓦小院,外面是一对贴着红春联的斑驳大铁门,门外两侧围着膝盖高的篱笆,里面种着豆角和丝瓜。当然,此时的余温完全认不出这些蔬菜来。
在几道脚步声匆匆忙忙地赶来之时,院子里的屋门被推开,叉腰阔步地走出一位个子不高,面色铜棕的老农民。
也不知他是遇到了什么事儿,还是天生脾气就不太好,老农民见到余温他们赶来,反而更拉着一张脸,看着不是很好相处的样子。
未等丁茂砚开口,老农民仰起下巴,摆出架势说道:“你们这些后生新从外地来,想要帮我的忙,可得有条件!你们啊……”
余温急忙打断:“没时间说那么多了。我的伙伴在山里冻得够呛,大伯你家里有没有火炉,和热水?”
看着四双水汪汪的大眼睛,老农民无可奈何,他觑一眼担架上的大小伙子,眉头皱成田垄。
“嗨啊,怎么搞成这个样子!赶紧,进屋,进屋!”
“哎!谢谢您!”余温领情应下。
幸好,这边炉子、煤炭什么都是现成的。在早春时节,哪怕是最北方的城市里都已不再集中供暖,只有这些接着地气儿的平房还得再烧一段时间炉子,暖暖房屋。
老农民虽然态度不好,但是人却大方。几人折腾了大半夜,终于让李明川的状况得到好转,连带着被他当成“麻麻”的荆斐宁也功成身退。
就这样,众人稀里糊涂地在老农民的几间屋子里凑合了一宿。等到第二天醒来,余温迷瞪着双眼,检查了李明川的状况,确定没有问题后,才把注意力放到他们现在所处的环境上。
清晨的日光明亮,但不刺眼。老伯的房子是在山脚下,算是住户里海拔最高的位置。余温站在门口,踮着脚尖眺望了一下村子里的情况,发现这个「郑板农家乐」并没有昨晚她和伙伴们一到来时想象得那么美好。
反而有些破破烂烂的。
主道路倒是有,乃中间凹进去几个大坑的柏油路,看起来没少被大货车给轧过。然而,房前屋后的胡同都还是土路,上面有不少自行车和摩托车碾出的车轮印,如果遇到下雨,肯定都成了烂泥滩。
至于屋子嘛,以余温的审美来看,也没有多么漂亮。虽然都是独栋建筑,可和她家的大别墅没法比。
而昨个儿傍晚他们滞留过的小山坡,就更是光秃秃的,还没有冰雪复苏之后的晋岭来得富饶,美丽。
不过,村子里倒是有大片大片的农田,宽广得远超余温的想象,叫她一看就觉得脑袋疼。
正当余温撅着嘴,暗暗嫌弃他们此次将要停留至少一季度的景点之时,敞开的大铁门里,走出了趿拉着布鞋的,精瘦的郑老伯。
“早,大伯。”余温很感激对方的善心。
郑老伯抖抖脸上的褶子,像是要板着脸,又像是要热情的招呼,很是别扭。
余温唇角微微翘起,主动开口问道:“我听说这里是「郑板农家乐」,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
老伯面色舒缓:“因为这儿是郑家村。还有啊,村子里和外界有一座桥,叫郑板桥,所以大伙联合开办的农家乐就叫这名字了。”
原来是这样。
当余温再问这郑家村的郑,和老伯姓氏之间的关系时,却听对方说,这里的家家户户都姓郑。
“啊,那你们都姓郑,不就全成了一家人了?”
瞬时间,余温脑子里闪过近亲结婚,遗传病等等令人担忧的问题,小脸紧皱。
老伯见怪不怪地解释道:“大家也不都是亲戚。之所以叫郑家村,是因为曾经有一个外地的村官来我们这里上任,说一定要带我们过上好日子。”
“老村长在这里兢兢业业干了几十年,帮着修路,建桥,做了许多实事……多亏了他,乡亲们的腰包才能鼓起来。”
老伯叹气道:“只可惜啊,老村长就是太拼命了,才会活活……唉,所以呀,打从那时起,乡亲们就自发地决定都姓郑。包括村里的那座桥,也用老村长的名字命名。”
嗯,是一个让人敬佩的好官。
然而余温的关注点却不在这里。
“都姓郑?”她想到系统给出的,让他们每人各挑一户农家来完成任务,犯了愁,“那完蛋了,我该怎么区分、称呼你们呢?”
总不能这个是郑大伯,那个是郑二伯,那么多口人呢,岂不是都乱了套了。
老农民甩甩衣袖,正经道:“你可以叫我……郑蜂蜜。”
“啥?”余温懵掉。
“对呀,郑蜂蜜,因为我家就是养蜂采蜜的。瞅见那个提着塑料桶的人没?那是郑多宝,村里的养鱼好手,最擅长多宝鱼。”
“还有郑豆子,郑麦子,很好区分的。”
余温:……行吧。
她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村子里的命名体系是如此得神奇,但总归对他们来说,还是蛮方便的。
这边了解过情况,余温余光瞥见了刚洗漱完,一脸青春活力的燕燕,伸手招她过来。
暖洋洋的晨光下,两个小姑娘排排站,对着NPC露出了甜甜的笑容,自信背手道:“请允许我们加入郑板农家乐,来帮您收获这一季的粮食吧!”
态度:★★★★★
五颗星!
然而郑蜂蜜却只是笑了笑。他转过身,看向正揉着一头乱毛走出房间,人高马大的李明川。
“想来帮忙,可以。但是得先经过我和乡亲们的一些小考验。”
“什么呀?”余温眨巴眨巴眼,求知欲旺盛。
老伯仍然看着李明川,同时粗糙的手遥遥一指,指向了余温他们刚刚下来的小山坡。
“想帮郑蜂蜜的忙,就得先问过,蜜蜂们的意思。”
院子里,被郑蜂蜜老伯目光锁定的李明川,忽然有一种不详的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