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后。
天启城内的三家“大唐钱庄”同时开业。
李韬给它们的定位是官办,跟后世官办的银行差不多。
等到时机成熟,他再以自己惊人的财力搞私营,和其互补。
当下钱庄的职责也比较明确。
主要是唐元的兑换和推广,银票的使用等,暂时面向商贾。
说白了,这三家钱庄属于试点。
他已经令内阁在长安成立“大唐宝钞监”,隶属户部,专司唐元的印制和发放。
另外,尽快推出有关唐元的律法,也是他们的重中之重。
而稍后长安、洛阳也会各有三家钱庄开业。
他的目标是利用天启、长安和洛阳这“大唐三极”,迅速将唐元普及。
与此同时,他还给户部下达了大量囤积金银的密令。
如今金银是诸国贸易往来的硬通货。
他有一种强烈的预感。
因为纸币相较金银的天然优势,接下来各国一定会效仿,相继推出宝钞。
在贸易限制和唐元还不足够强势的情况下,各国宝钞势必会锚定金银,也就是“金本位”。
这种情况下,大唐若想成为金融霸主,继续大幅提升贸易便利和商业繁荣是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自然是要有雄厚的金银储备作为支撑。
一直以来,大唐国库里的金银都太少了。
自他登基以后,虽然随着金银矿的大规模开采,国库里的金银储备有了质的提升,但在他眼里还是太少了。
他估摸着都未必赶得上秦、汉、隋、明等国。
还有一件事,他必须得考虑。
如果诸国联起手来封禁大唐的所有商品,试图将大唐给孤立起来的话,仅靠沈万三的走私渠道和三王的黑市帝国恐怕还不行。
走私渠道是已打造完成,可黑市帝国刚启动,需要时间构建。
明军二十万精锐全军覆没,朱元璋身死无疑会进一步刺激诸国帝王的危机感。
他们估计很快就会动手。
正这么想着呢,雨化田带着裴明礼一起出现在他面前。
他顿时以手扶额道:“这还真是怕什么来什么,看来接下来朕没法像现在这样愉快地对诸国进行收割了!”
裴明礼怔了一下道:“陛下都知道了?”
“你在这个时候突然来了,本身就说明了一些问题。”
李韬坐到大椅上,抽了下鼻子道:“说说吧,他们是不是开始禁绝我大唐商品了?”
裴明礼忙不迭地点头道:“是!赵祯挑了这个头后,秦、汉、隋、宋、魏、明、楚、蜀等立即结盟,先禁绝精盐,再禁绝其他一应物品。”
“目前大宋和大隋的圣旨已下,其他帝国的圣旨肯定也在半月之内。原先与我们有往来的商贾,现在都变得极为谨慎,我们手里囤积的货已不好出手。”
“商人逐利。”
李韬勾起嘴角道:“这可是一块天大的肥肉,哪怕头顶悬着尚方宝剑,也会有商贾想方设法地铤而走险,我们可适当让利,给他们拿命去搏的动力。”
如今大卖的商品皆是出自他之手。
他比谁都清楚它们的竞争力有多大。
诸国又鲜有替代品。
他们已经尝到了甜头,又岂是一道圣旨就能够完全禁绝的?
“陛下所言极是。”
裴明礼默记于心道:“那精盐?”
精盐位列众商品之首。
一直被他们重点布局。
如今也是被诸国死盯的对象。
得想办法破局。
不然恐怕很难像之前那样大赚特赚了。
李韬以手指敲了几下身侧的案几,若有所思道:“在他们眼里,大清被倒打一耙,因精盐而亡国,大明因精盐而生乱,他们势必会视精盐为洪水猛兽,这也是朕从一开始就让你们打造走私渠道的原因所在。”
“现在精盐已在天下打出了名头,可受制于诸国朝廷的打压和限制,名号还不够。接下来你们可投入重金,利用一切办法宣传和炒作。”
“你莫要忘了,朕给精盐的定位可不仅是赚钱,还有动摇他国帝王统治的根基。朕给你提供一个思路,医道圣院的名医们在诸国都很有名望,如果连他们都说长期服用精盐可增强体魄和延年益寿的话……”
这又不是什么伪命题。
精盐对于百姓身体健康而言,肯定不是粗盐能够相比的。
加碘还能让内陆的百姓避免得大脖子病。
医道圣院的名医们又不用说谎。
由他们来给精盐背书的话,必然事半功倍。
裴明礼闻言,醍醐灌顶道:“臣怎么把他们给忘了,陛下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呐!”
李韬笑道:“切记,方法总比困难多。天大的困难,也有法子解决。你和沈爱卿可以大胆去想,也可以大胆去试错。朕现在家底那么厚实,足以支持你们放手去干!”
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
诸国都想要封死大唐了,那便没什么好顾忌的。
能用的手段,统统都给安排上。
只要炒作到位了,又有黑市在,他哪怕调低点价格,也能赚得更多。
而且连他自己都忍不住想要感慨一句,医道圣院这块招牌真是太好用了。
不枉他当初花了那么大的心思将那些名医留在大唐。
他们对大唐的贡献太大了。
裴明礼躬身道:“臣谨记陛下教诲,绝不会让陛下失望。”
雨化田见状,连忙道:“陛下,也不知那赵祯是不是预感到您要对他动手了,最近动作不断。”
“挑动诸国联手禁绝大唐所有商货只是之一,他还让人编写了一本名为《荡寇志》的小说……”
李韬罕见震惊道:“《荡寇志》?”
好家伙。
这不会是大宋也冒出来一个穿越者,把这本反《水浒》的小说,也给搞出来了吧?
脑海里直观闪现出这个念头后,便被李韬自己给否决了。
不太可能。
这应该是那赵祯和大宋的满朝文武举一反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呢。
他伸手道:“带来了吗?”
雨化田赶紧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