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青战将失望回首,朝那女子飞出的方向望去,自言自语起来:“梦里寻她千百度……”
蓦然,一轻骑飞驰过来,下马来一小兵,作揖道:“禀报世子,王爷有急事,请世子马上回府。”
年轻战将一诧:“什么急事?”
小卒摇头:“属下不清楚,不过看王爷神色,事情大为不妙。”
年轻战将不敢久待,立即传令收队,急速赶回。
一队人马飞过,身后留下尘烟弥漫,层层腾腾而起,将火红的夕阳遮得雾蒙蒙一片。
不一会功夫,年青战将一队人马来到一片雕梁画栋,美轮美奂的大宅外,只见灯笼高挂,戒备森严。
年青战将见势不妙,急促下马,冲进“淇英府”,来到院内广场上,进入一顶蒙古大帐篷里。
蒙古世代生活在草原上,过惯了草原生活,南下进入宋地,从金人手里夺下不少大宋城池,依然保持着草原生活习性,住蒙古包,席地而坐,喝着马奶酒,吃着烙饼,羊肉,牛肉等食物。
大帐内,仍然戒备森严,刀剑如林。
一位身材魁梧的大汉立于中间,左手背后,神色略显紧张,右手紧握大刀正待迎战敌人。
年轻战将飞步踏入大帐,问道:“父王!发生了什么事?”
魁梧大汉道:“铁千军,你回来了就好,今天父王接到一个名叫‘张大佛’的人,居然明目张胆地给父王下帖子,要在今夜三更盗偷孛儿帖皇后御赐卸甲金刀,事关重大,不得不急召你回来商议对策。”
“张大佛?”年青战将思道:“江湖上似乎没听说过有此人呀?……”
这年青战将乃成吉思汗铁木真十大功臣之一博尔忽养女丹海郡主之子博司忽儿翁吉剌铁千军,善长缨枪,人称“双枪小王爷”。
其父博司忽儿翁吉剌司合忽辅助博尔忽千户长平乱治国,屡建奇功,被成吉思汗铁木真赐封“金刀淇英王”。
之后,他继承父亲王位,权力达到家族巅峰。
博尔忽是成吉思汗在战场所拾,由成吉思汗之母诃额仑抚养,为“四养子”之一。
与木华黎、博尔术、赤老温并称“掇里班曲律”(蒙古语,意为四杰),世任“怯薛”(护卫军)之长。
蒙古国建立时,博尔忽因功封千户长,并配合博尔术同掌右翼军队,为十大功臣之一,享有九次犯罪不罚的特权。
博司忽儿翁吉剌司合忽一直向往汉人文化,经常与汉人交往,博学多才,诗词歌赋,无不精通。
不止如此,博司忽儿翁吉剌司合忽还精通《孙子兵法》,为此,他又被汉人尊称“汉神通”,后改名司合忽,其子叫铁千军,大家习惯上称他们为司合忽王爷和铁千军世子。
司合忽早年行军打战,杀戮太多,后日渐与汉人交往过密,熟读儒家诸书,获益匪浅,经常劝铁木真治国之道非武力可取,因礼贤下士,招纳天下英才,推崇汉文化,尊崇孔孟之道,重用汉人为官,治理国家。
铁木真南征北战,开疆扩土,手握重兵,掌握生杀大权,随着年龄的增长,攻城略地,杀戮太多,他也认识到了这点,对司合忽的提议大为赏识。
此后,不少汉人得到重用,有任平章政事、宣抚司,将军等职,蒙古各部归心,铁骑横扫天下,蒙古建立的江山逐渐巩固起来。
在孛儿帖皇后六十寿诞之际,成吉思汗仿效汉人,为表彰司合忽功绩,赐司合忽一块免死金牌,司合忽大为感动。
孛儿帖皇后见司合忽为巩固蒙古江山,劳苦功高,又赐司合忽定山之宝卸甲金刀,司合忽全家感恩不尽,誓死效忠大蒙古帝国。
成吉思汗铁木真为横扫天下,超前部署,便派司合忽镇守龙州神勇军司,为蒙古大军进攻吐蕃、大理,包围南宋开山劈石,做好前期准备。
龙州原本属于西夏郡镇,蒙古灭了西夏后,所占领城池必须派人把守,为此,铁木真就派司合忽镇守龙州。
龙州位置非常重要,处在蒙宋边境,是蒙古进攻吐蕃、大理,包围南宋最前沿阵地。
铁木真将这么重要的位置交于司合忽,由此可见,铁木真对司合忽的重视了。
谁料,今日居然有人明目张胆地给司合忽下帖子,要在今夜三更盗走卸甲金刀,司合忽一气之下,将卸甲金刀放于桌上,并派兵重重把守,布下天罗地网,只要敢进大帐一步,必定丧命黄泉。
但在他心中又无比地担心,万一盗贼本领高强,在众目睽睽之下盗走卸甲金刀,那他脸面何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