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川一户大院外,走出来三个人。
门口停着一辆马车,一位满脸沧桑,依稀胡须,身披麻衣的中年人,扶着一位老者人上了马车。
他身材高大,轮廓清晰,眉蹙一紧,威严之中又尽显杀气。
此人姓赵,名玄衣。
被扶之人,叫庆城菩萨,六旬有余,肌肤苍老深黄,皱纹如沟,白发雪须乱糟糟地铺展在颜面,忽隐忽遮。
在两人身后,是一位白衫女子,只见她头戴白色莲花帽,婆莎遮面,迈着轻盈步伐,飘似仙女,显然是位轻功好手。
此女子看上去十八左右,花容月貌,真是‘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绿柳扶风,心教比干多一窍,性如西子胜三分’。
此女子乃一代豪杰“镇北侯”柳扶风之女,名小苏。
赵玄衣扶庆城菩萨上了车,柳小苏随后,赵玄衣斜坐在车前,扬鞭一挥,赶着马车行驰而去。
车上,柳小苏问赵玄衣:“师公,我们去哪?”柳小苏之父柳扶风是赵玄衣门徒,故而柳小苏以师公相称。
赵玄衣一边策马,一边说道:“蒙古大军兵强马壮,横扫天下,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先后灭了花剌子模、西夏、大金等国,依照蒙古围猎作战打法,下一步就是灭吐蕃和大理了,最后包围南宋。现在蒙古大军结集吐蕃、大理边境,有些地方战争打得非常激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现在军中很多将领预料,蒙古一定指南宋违背誓盟,挥师南下,我们去前线协助宋军抵抗蒙古大军去。”
“蒙古铁骑所向披靡,南下灭宋是早晚的事,围猎作战打法,他们是要抢我们四川粮仓和江南粮仓,拿下大理从而拿下四川,则可以截断南宋的一个粮仓,让南宋在财力上捉襟见肘。再则,北方和西北是我们战马来源之地,一旦失去,我们没有了战斗力,力量单薄,怎能抵抗得了他们?”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在人在,国亡人亡。师公这些年久不露江湖,一直潜伏在淇英王府做卧底,为宋军提供情报,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爱国之心,我相信早晚将蒙古赶出关外。”
“那不是太危险了?”
“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我们这样带着庆城老英雄去淇英王府恐怕不妥,毕竟他神志不清,万一暴露了身份,恐怕对我们不利。”
“那依你之意呢?”
“不如我们三找个隐蔽的地方安顿下来,师父你还在淇英王府做卧底,你我里外配合,岂不更妙?”
赵玄衣想想也是:“好!”又道:“为师在淇英王府叫龙腾拓海,辽东人,人称‘铁掌铜人’,算是王府里掌管,以后你们别搞错了。”
“嗯,知道了。”
柳小苏探头看了看外面,山青水秀,如此大好河山即将落入异族之手,心情颇是伤感,没想到曾经强盛的大宋,现在也到了亡国的命运,而他们和大宋千万子民一样也将成为亡国奴了。
赵玄衣一行三人马不停蹄,翻山越岭,连续赶路,五天后达到京兆(西安)府。
京兆府原本属于金国府城,自从蒙古灭掉西夏、金国之后,这里已经成了蒙古人的地盘。
京兆府距离南宋边境不远,这一路上蒙古大军横扫千军,所到之处,残垣断壁,有的地方整个村子都被洗劫一空,战争留下的创伤随处可见,惨不忍睹。
这一路,打劫的,强盗,土匪也不少,有的是蒙古兵,有的是宋军,还有江湖中人。
赵玄衣三人如不是功夫高强,根本出不了西川,性命早就没了。
蒙古大军从金人手中夺下不少大宋土地,以前被金人掠夺的宋人土地,大部分归蒙古所有,联蒙抗金的时候,蒙古为了表达诚意,归还了不少被金人夺去宋朝土地。但南宋为了收复失地,主动出击,惹恼了窝阔台,下令进攻南宋,两边兵马在边疆蠢蠢欲动,大战一触即发。
此外,地处边界,蒙古、宋两国政策不一样,土地划分不明,经常发生冲突。
京兆府表面上看上去很安全,但蒙古大军灭掉金国,所到之处,烧杀掠夺,一片凄惨。
有一小股金兵逃离蒙古大军的围剿,计划复国大计,多次绕道襄阳,严重危险到京兆府的安全。
于是,在这一带,经常出现蒙古军、金兵、南宋军队共同管理的局面。
当地百姓逃亡的逃亡,留守的留守,宋军也人心涣散,四面楚歌,抵抗力量很薄弱。
赵玄衣三人没有马上进城,而是在城外看看动静,找了一块偏僻的地方停了下来,赵玄衣说道:“我晚上进城看看动向,随便弄点吃的。”
柳小苏道:“师公,让我和您一起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