旻国。
沧州,丰安镇。
那场举世皆惊的决战已过去十天,旻国成功镇压叛军的消息传遍天下,不少伺机待发的邻国,眼看旻国还有元气,无不放弃发动战争的想法。
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国动,天下动,战争结束以前,没有人知道最后赢家是谁,相较不稳定地战争,更多人倾向于维持现状。
原本人走楼空,只剩无数官兵的丰安镇再次有了百姓,人心归来,自然百废俱兴。街头街尾都能看到活泼的孩子来来去去,或举着糖葫芦乱跑,或与玩伴嬉闹,还有拜入武馆的少年互自比斗,打得很有气势。
而今丰安镇最大的武馆,唯有铁拳门。
话说这座武馆也是一个传奇,本来各种流言四散,人人都不愿进入铁拳门,甚至到了孩童被送过去,都会哇哇大哭的程度,但那一战过后,一切都变了。
朝廷大军击溃方氏叛军,却未发现方氏叛军的领头人,也即那方氏遗孤。
一路摸索,朝廷寻到了名叫洛桥县的镇子。
此镇的大多数房屋化为废墟,四处都是战斗的痕迹,更有很多昏迷不醒的方氏士兵;
最关键的是,朝廷在此发现了方氏遗孤的尸体,而在那尸体身边,正好站着铁拳门的掌门。经由其诉说,方氏遗孤乃铁拳门掌门一人击杀,洛桥县各个倒塌的仿佛,均是此人与方氏叛军大战,残留的痕迹。
朝廷深入了解铁拳门,方知战争爆发以来,铁拳门一直在协助平民百姓,收纳孤儿,跟其他趁机增长学费的武馆不同,铁拳门非但不涨,反而有所下降。
朝廷无比动容,当即赏赐万两,赋予官职,从此铁拳门壮大万倍,成了丰安镇第一武馆。
短短十日,其门下弟子数以千计。
听说铁拳门乃击退方氏叛军的大功臣,举国上下都对这铁拳门颇为恭敬,所有从门前路过的百姓,无不满眼敬佩,所谓乱世出英雄,在他们看来,铁拳门便是真正的英雄。
而没有人看到,一个身着白衣的俊秀青年从铁拳门后院踏出,悄然离开丰安镇。
战争结束,丰安镇依旧是旻国重要的交通要道,过往行人数不胜数,身着赤甲的青年士兵位列出入口,神采奕奕地观察四周,还有锦衣卫缓步巡逻。
白衣青年仿佛融入空气,没有引来任何人的目光,渐渐往沧州深处行进,很快到了一处山脚。
他目光波动,稍一驻足便踏上山路。
此路并非官道,因而行人鲜少,白衣青年走到山腰,往林间深处望去,隐约能看到探出密林的屋檐,那是一座荒废许多年的小庙,长满蜘蛛网。
白衣青年一言不发,继续上山。
寻到记忆中的位置,拐入林间,他一步步地走,呼吸渐渐紊乱,复杂的情绪涌了上来。
很快,一处小土坡映入眼帘。
微微隆起土坡长满了淡黄色的花,当年尚未**的野花似乎正到花开的季节,芬芳的气息入鼻,白衣青年眼里多出一丝舒适,最终停留在小土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