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冬至吃肉(1 / 1)

甄挚离开之后,董宅大门落锁,整整齐齐地上马车扬鞭而去。 撩开窗帷向外看,董花生许久没回来,倍感思念,刺骨的冷风砸在脸上,可他的心是暖的。 马车一停稳,董花生迫不及待地跳下车。 “阿奶!!!” 董有林此时在院子里做木活儿,好久没见儿子,他激动地站起来迎着跑出去。 “唉哟,我的大儿子!!!” 董有林激动不已,哪知扑了一个空。 董花生直接越过他,跌进了李英兰的怀里。 手里正在摘洗香葱,她的臂弯下意识紧紧揽住热情似火的小娃。 “阿奶,我放假了!” “我知道,就等你们回来。”李英兰脸上有藏不住的笑意,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肩。 “你爹也想你了,去找他玩,奶奶给你做好吃的!” “好!” 董有林尴尬地挠挠头,不好意思嫉妒老娘。 方桂香多久没见丈夫了,他也不知道去镇上看他们娘俩一眼,方桂香心里对丈夫不满,火气上来了没忍住,当众使唤他来。 她怒目一瞪:“董有林过来给我搭把手!” 李英兰恍若未闻,拿着一把干净的香葱回火房,“笃笃笃”切碎,做鸡蛋煎饼。 董有森割回家一大块肉,还有一扇羊排骨,一路上看见家家户户都在忙活,他娘说不许屠狗,所以他家就显得安静。 董有森许久不见杨氏,看她身着鲜亮的湖蓝绸裳,鬓边簪着一朵粉茶花平添姿色,眼神里尽是火热。大步流星地把羊肉送进火房,就火急火燎地拉媳妇回屋。 “大白天的你插门做什么?” 杨秋花回来才感觉乡下是真的冷,她在镇上住惯了,现在愈发离不得火龙,把妞妞放到炕上,顺手给她搭上一床小被子。 董有森难耐地扯了扯衣襟:“媳妇我好想你。” “去,没个正行,妞妞在呢。” 董有森这回说什么都不依:“我把妞妞送去娘的屋子里。” 也不等杨氏同意,他一把抱起孩子。 “娘!妞妞到你屋里休息啊!” 没听见他娘吱声,多半是默许的,董有森再返回屋子里,对杨秋花露出了拆骨入腹的恶狼表情。 杨秋花低声娇斥几句,到底依了他,屋子里暧昧升温,这回董有森总算如愿。 难得全家人聚齐,李英兰心情极佳,方桂香规制好东西,马不停蹄地进来帮忙。 “诶?小姑呢?” “哦,她最近在学理账,这块颇有心得,我让她去邻居家了,隔壁家老太爷从前是钱庄账房,一身技艺没人传承,索性把打珠算的本领教给她。” 方桂香大喜:“小姑愿意学?” “打珠算不用读书识字,我看她乐在其中,正新鲜。” 李英兰持刀逆着肉的纹路片,肉片薄如蝉翼。 “她呀,做什么事只有三分钟热度,不晓得这次能不能坚持下来。” 方桂香宽慰:“小姑能行,茶饭手艺不也认真学了吗?以后不愁嫁人,在婆家受埋汰。” 李英兰舒眉展眼:“她还太嫩,慢慢教。” 羊肉暖锅端上桌,堂屋围满了人。农家小院又恢复了其乐融融的气氛,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意。 杨秋花已换了一身衣裳,腮红面赤地不时拿眼刀刮董有森,他则厚脸皮地嘿嘿笑。 羊肉片下锅唰几下,变色即可入口,裹着银丹草蘸辣椒碟,李英兰呼呼吐气。 蘸水碟是精心调制的,有酸萝卜、鱼腥草、水豆豉,内容丰富,咸淡适宜。大家的筷子全往肉夹,腾出空来,她下入长段的鱼腥草。 鱼腥草生的能吃,烫一下别有一番风味,众人看李英兰吃得奇怪,也跟着学。 董有林怪道:“大冷天,哪里挖出来的根这么有水分?” 李长生笑了:“这叫鱼腥草,可以当药材。有清热解毒,排浓利尿的作用,可以经常使用。” 李英兰赞赏地看了一眼他:“长生学了半年医术,愈发有涨进,吃饭也能背药性。” 李长生害羞地挠挠头:“我师傅无论是行医出诊还是登山采药,都许我同行,现在我已经积攒不少经验了。” “婆婆,我想通了一件事,只有见的病人越来越多,治病救人的能力才会越来越高。” 李英兰莞尔:“可以学你师傅,将病例记录下来,从中慢慢积累经验,以后成为一代名医。” 李长生欢喜:“婆婆我想当名医!” 看从前的忧郁少年如今愈发活泼,李英兰心中甚慰。 饭桌上,几个人互相夹菜,董有果倒是有巧思,在蔬菜鸡蛋饼上夹放许多羊肉,把它们卷起来,大口大口咬着吃。 这下可不得了,孩子们有样学样,一时之间,人人卷饼,鸡蛋煎饼不够吃,李英兰又特意去摊几张,多洗了一把生菜和香葱。 “你们试试,饼夹肉菜再蘸酱汁味道也好。” 她演示一番,把羊肉裹满麻酱,然后挑三根葱折成两截,放一片生菜叶,卷起来送入口中。 她的吃法又比董有果要精细了,董家的饭桌像刚烧开的水一样,“噗噗噗”的热闹非凡。 饱餐一顿,由李英兰领头,全家人沿着小道走,慢慢散步消食。 方桂香往前凑:“陈端茂把家搬到咱府城宅子隔壁了,您知道吗?” 闻言,慵懒散漫的神色敛去,李英兰提起警惕:“嗯?他什么时候搬的?” “有半个月了!” “啧,是你们把他引来乡下的吧?” 方桂香不敢否认,大吐苦水:“婆婆,卫老太太缠人得很,如今又是秀才娘,我是晚辈,实在不好打发她。” “哎,她家到底打的什么主意?”李英兰奇了怪了,这家人咋就非要死气白赖地纠缠。 “不知道。”方桂香摇头。 “不过,近来上咱家敲门的陌生人特别多!” “他们得知,咱家一左一右的邻居,皆是秀才相公,便视咱们家的宅子为风水宝地。” 李英兰失笑:“你的意思是有人想买?” “是,而且一个比一个出价高。” “怎么个高法?” 方桂香伸手比了一个1。 “一百两?正常来说西街的一进院,在60两左右,愿意给一百两倒是有诚意!” 方桂香紧张问:“娘,您如何想,要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