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好的禽类,被李英兰下重料腌渍,制作成腊鸡和板鸭,连同董有林去帮忙杀猪,拎回来的上好猪五花一起,被架在小院外熏。 “老大媳妇你记得,这熏腊肉也有讲究,用香柏做柴为佳,加上一些果皮来增香。” “老大你去多砍多多的香柏枝回来!” “先用木材引火,等火星子燃起来,手疾眼快地盖上青翠碧绿的柏树枝,明火就压下去了。” 李英兰特意演示,然后把以往日积月累的柚子皮、橘子皮全部拿出来依依扔进去。 “咱家得有人轮流守在这里,最好熏三天。” 方桂香眉眼含笑:“我来!您休息。” 李英兰从善如流地应下,一个人背着手去田地里转悠。 近来她一门心思扑在盖宅子上,倒疏忽了对田地的了解。 看着地里的小麦在冬季傲然挺立,还没有抽穗,李英兰观察了长势,面露不满。 “冬种的小麦生长期长达300余天,按理说我有空间土加持,不应该这么慢?是不是营养不够?” 考虑到家里处处是花销,她预备年后开饭馆,如果有麦芽糖,她可以做许多精致的糕点,倒不至于在糖类的材料上捉襟见肘。 举目四望,周遭无人,她闪回空间抬出一袋肥料出来。给几亩地全部施肥完毕,才拍干净手转身回家。 撞见董有林正得空和他媳妇聊闲篇,清了清嗓子叫人干活。 “老大,去找宽大的油布来,用它给田地搭上大棚。” 董有林懵懂地站起身:“大棚是什么?” “……” 一回忆,她好像真没介绍过,索性还是用画画的方式,把大棚的结构和用处给他讲清楚。 “娘,原来大棚可以抗凝冻,给植物保温?” “是的,所以你快去忙吧,以后只会越来越冷。” “我这就去!”董有林拽上自己弟弟,兴匆匆地离开。 眨眼的功夫一天就过完了,因为明日书院正常复课,趁着天还没黑透,董花生和大家依依惜别后,和方桂香、抱着妞妞的杨秋花依次上车。 短暂的团聚之后是别离。 到了腊月二十四,李英兰在家祭灶神,她按照原主的记忆,将新制的酒酿抹在火房的门楣上,意思是让灶神在天庭述职的时候说好话。 紧接着她煮了满满一锅的酒酿汤圆,自家分吃,又分送给隔壁家、赵家等人。 隔壁家因为董有果常去走动,后面也熟络起来了,来到门口就能看见庭院中深绿的桂花树。 这颗树极不错,金桂飘香,她的食材之一。 来开门的是老太爷家的媳妇,冯周氏乐呵呵地接过李英兰的篮子。 “婶子太客气了,每回有好东西总往我家送,多不好意思。” “只是一些吃的,送份心意罢了,倒是我家三丫,这孩子不让人省心,请你们多担待她,若是犯错了,只管来找我。” 冯周氏掩口一笑:“婶子看您说的,小果这孩子爱打招呼,招人疼,我看着就喜欢。” “还是女儿贴心,不像我儿子,跟着猴儿似的,整天上蹿下跳,尽给我惹事。” 李英兰自然不会全信,她又和气地攀谈两句,再将董有果领回家。 吃汤圆的时候,李英兰问:“你学珠算有段日子了,喜不喜欢?” 董有果认真地想了想:“娘,谈不上喜欢,但是珠算有趣,不用我死记硬背。” “而且算错了,老太爷从不训斥我,算对了会拿好吃的给我做奖励。” “老太爷是钱庄退下来的,他说我现在的珠算水平,可以去府城当钱庄活计了。” 李英兰担忧的心稳稳落地,倏然一笑。 “看来你是真的学到皮毛了,这样好,技多不压身,等开春了,娘亲自教你赶车,别像你嫂子似的,赶车技术倍差,歪歪扭扭的容易出事。” 董有果虽然不喜欢学习,但想着会驾马车就可以到处跑到处玩,还是蛮心动的。不过开春才学,她只是略一思量便抛在脑后了。 来到腊月二十七,离过年越来越近,董家小院开始全体大扫除。 这天李英兰组织大家把屋子里里外外、边边角角、一丝缝隙也不漏地擦干净。 连带着屋檐顶盖上的杂草,也一并拔除。 大冷天的干活,越忙活越发热,众人足足花了一天的功夫才把家里重新规制干净。 李英兰种的棉花已经成熟第三批。赶在年前,董家人全部配发到了御寒三件套。 寒冬腊月里,董家人个个外出时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到家以后,搬抬木施至火盆边,把白雪润湿的外物,晾在上面烘干,下次出门继续用。 董有林搓搓手,隔着火盆取暖:“娘,现在一天比一天冷,咱家过年是不是要提前把她们接回来,免得大雪封路,阻断了去府城的路?” 说完他呼出一口白气,李英兰瞭望院外,一望无垠的银白,身上打哆嗦。 “不用了,这么冷吃年夜饭也不香,要不咱们一家去府城过年吧,那边有地龙,床不够睡可以在一起守岁。” 守岁指的就是熬夜,古代人有守岁的习惯,后世人则没有,谁家都是玩累了自己去睡,李英兰想亲身体验一把守岁的乐趣。 董家人听了大喜:“好,去府城好!” 董有森立即起身,去赵家借来驴车上府城一趟,专门把这个消息递给她们知晓。 他美滋滋地来到家门口,门口的是方桂香。 “嗳?我媳妇呢?” “她一早就出去了,最近看起来挺忙的,好像接了不少缝补的活儿。” 方桂香边说边让人进屋:“二弟,你怎么突然过来了?” “嗐,娘说要带所有人到府城过年,我提前知会你们一声。” 方桂香大喜抚掌:“好,我先把肉和菜预备着。” 临安越来越有年味,满城花灯,每家每户张灯结彩,小贩生意也很好。 府城水土养人,齐聚风雅之士,百姓耳濡目染,也学会许多文人墨客之间的雅趣。 例如董家宅子的门缝常能收到飞帖,所谓飞帖好比后世的贺年卡,上面写着新春的祝福,主人家可以写上祝福回敬,也可以继续传递给下一家。 如此循环往复,整条紫云胡同的人家,互相走动起来,平常路过不爱打招呼的人,也会因为年节的喜庆逢人颌首微笑。
第189章 有年味了(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