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一家是专门替官府和军队造船,挣朝廷的钱。 其中一家是专门给捕鱼的老百姓,还有摆渡客人的船夫造船。 记住了两家船厂分别在什么位置,董有森带着白薇母女,再叫上他娘,选择先去城郊边上的造船厂,这家专门给官府造船。 赵远因为担心他们在外的安危,命陈管家相随前去。 城郊,海工造船厂。 去往此地的路途,与去珊瑚村的方向是背道而驰。 真正临近船厂,李英兰可以清晰的看见海面上有一道一道的大栅栏,它们隔断了海水连接,让再建的船只,因为没有海水的自然推力,乖乖停在漕里。 海面上整齐停放着几十艘官船,体积目测和古原押送药材过来的船,大小差不多。 但是真正有工人在作业的,只有一艘半成品船。 到了门口跳下骡车,大家步行走进去,李英兰看见有成群结队的男工人,井然有序的用肩扛手抬的方式搬运粗直的木料。 运到了需要施工的地方,大家用麻绳巧妙的打上活绳结,从木料的两头将其吊上船体。 在靠最角落的地方,有木匠师傅坐在不挡路的地方,正在刨板材。 也有数量较少的中年妇人,正坐成一个圈,在缝制新的厚布船帆。 李英兰是面生的外地人,大家注意到了,都停下手里的活计视线探过来。 没有谁主动上前搭话,倒是有个别激灵的,先一步溜去找主事。 在大家伙警惕又疑惑的打量中,李英兰示意大家不要继续前行,生怕会无端惹恼了他们。 主事此刻正在施工的船体甲板上督工,听见手下来报,觉得十分奇怪。 没等一会儿,他们就打上照面了。 主事先打量几个人的衣着,男男女女的布料是细棉布,而他们身边站着恭敬无比的老头。 怎么看都像是有钱人家。 “鄙人姓黄,是这里的主事,请问几位有何贵干?” 陈管家主动介绍:“我家主人是来买船的。” 看见有客人登门,黄主事没有格外激动,他拱了拱手,只道:“几位像是走错地方了,我们的船水密性高,所以成本高,不卖给私人。” “如果你们只是捕鱼或出行摆渡,最好是选择另外一家海丰船厂。” 他很好心的把这门生意介绍给别人家,反正在青泥浦就剩下他们了,当然要惺惺相惜,守望相助。 李英兰闻言笑了笑:“我们没走错。” “听说你们家专做官府和军队的生意,想必在造船技术上,一定有过人之处吧?” “不瞒你说,我们这次过来,就是替官府办事。” 黄主事惊疑不定,替官府办事的人,不都是衙役吗?怎么来的人是一家人? 他怎么看出是一家人的? 太简单了,他们家女眷,衣裳是同色系的! 老夫人是秋黄色对襟襦裙,年轻媳妇是杏黄色齐胸襦裙,小姑娘是一袭鹅黄色齐腰襦裙。 一男一女左右牵着小姑娘的手,那必定是一家三口,再加上女眷衣着整整齐齐,是一家人无疑。 他在迟疑地不知从何说起,陈管家早有准备,将赵府的专属腰牌出示,好大一个赵,任谁见了,都知道是赵总兵的令牌,来人是总兵的家眷。 黄主事这才惶恐的行礼:“小人有眼无珠,真是对不住。” “夫人、老爷们大驾光临,想来看在建的宝船?还是想看已经建好的宝船?” “哦?还有建好的闲置船只?” 李英兰相当意外,按理说造船是大工程,通常是付了订金确定有主,才会组织施工。 它们不似一些小工艺,可以做出来了等买主挑选。 黄主事被问到点子上,他尴尬的笑了笑。 “让老夫人见笑了,这事儿说来不好听。” “不过您是自己人,我倒是可以提几句。” “咱介州府城的师爷,代表官府订了20艘船,结果他们只给了头款让我们开工,建好了,后续尾款不给我们结算。” “末了,还要我先如期交货!” 说到这里,黄主事小心的看一眼李英兰等人,发现他们表情没有变化,又忐忑的说。 “我们拿不着钱,又怕做白工,所以没有如期交货,我做主私自把新船扣下了。” “哟,黄主事有胆色啊!” 董有森如是说,黄主事没有被夸奖的沾沾自喜,而是更加为难,顶着一张苦瓜脸说。 “我没办法呀,官府不给我一个解释,我要给工人们解释,大家都是信任我才跟着我干,我不能让大家伙失望,是不是?” 李英兰一下子就听懂了,跟官府挂钩的交易本来就是一笔糊涂账,都说官府的钱不好挣,也就难在这些地方。 既不能把官府得罪狠了,又不能白出力干活,还要吃哑巴亏,苦水自己往肚子里咽。 说好的尾款拖欠不给,不管是怎么样的困难,最后先被拖垮的,极有可能是工人家庭。 虽然不知道对方有什么底气,但黄主事敢押着新船,确实有胆色,李英兰欣赏的看了他一眼。 她声调温和的说。 “如此,就带我们去看一眼新做的宝船吧!” “行,老夫人你们请随我过来。” 黄主事也有不少跟班,他们都屁颠屁颠的跟着,看见谁停下手里的活计,都会瞪对方一眼。 顿时看向李英兰等人的视线变少了,来到最好的宝船上,她们可以轻易看见,同等高度的隔壁,甲板上异常忙碌。 那边的甲板只铺了一半,还剩下一半,能清晰看见船下面的骨架。 黄主事热情的开始介绍。 “宝船的工序比较复杂,这种规模的,有14道隔舱板,将船分为15个舱。” “隔舱板下方靠近龙骨处,设有两个过水眼,每个隔舱板中板与板间的缝隙,用桐油灰加麻绳艌密,以确保水密。” “这样做,即使有一两个舱区破损进水,水也不会流到其他舱区。” 李英兰很耐心的侧耳倾听,黄主事也愿意多说一些。 “如果发生不幸,在海上触礁,进水太多,船支撑不住,只要抛弃货物,减轻载重量,也不至于很快沉入海底。”
第363章 走访船厂(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