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问杨元庆要回,那绝无这个可能,一来他们不愿放弃重利,二来即便是要……杨元庆也不一定给啊!
“皇上,俺老程支持恢复科举制,咱们大唐朝那么多人才不能埋没了。”
“没错,这次我赞成知节的话,我大唐朝人才济济就该归于庙堂。”
“末将也支持恢复科举,俗话说得好什么事用什么人,不能等我们老了朝堂上全是一堆老头子吧?”
那些观风的文臣也纷纷发声,倒是有些没再杨元庆沾到便宜的,但是架不住他们的上司或者自己站队的这一派有人手握专利啊!
以往李世民循规蹈矩,若是按照他平常的处事作风,恢复科举制一事怕是有的缠,但今日李世民不按常理出牌,用了无赖一计,倒是把武将第一次拉向了文臣阵营。
李世民拢在袖中的拇指摩擦,心中却是止不住的满意大笑,果然一牵扯大多数人的利益,那么大家就会拧成一股绳。
李世民觉得,自己突然找到了更佳平衡朝堂的办法!
下了朝,郑斐然沉着脸回去就听管家禀告,老家来人传话,若是郑斐然不能在三月内要回二十万,那么亲王府典军的位置就要易位了。
可到杨元庆手里的钱,又岂是那么好要回来的?
科举制要恢复,现在哪里还顾得上二十万银子的事?
郑斐然脸色铁青道:“速速把这封家书寄回荥阳祖宅,届时老家主如何处置,本官一力承担。”
恢复科举一事,很快在长安传开,相信不久全大唐的人都会知晓。郑斐然现在就盼着,老家主知道消息后能把二十万抛诸在后脑勺,不然以他多年的金钱积累,即便全拿出去也凑不够二十万。
而外人只看到大家族带给自己的利益和好处多多,却未曾看到身在大家族的限制与掣肘!
要说科举制重新开启,最高兴的当属麓山书院了,国子学的学士本身名气大,以后投靠四门高姓后也能搏一个好的未来,然而他们这些寒门士子却只能学成后再想办法找人举荐。
如今机会来了,举荐不用了,只需寒窗苦读,等待科举选拔即可!
“科举要来了,麓山书院的春天也要来了。”
麓山书院,杨元庆看着开春的景色,吩咐道:“发布昭示,麓山书院从今日起,广招有真才实学的夫子。”
孙富学怔了怔,说道:“杨少师,我们书院现在的夫子已经够用,再招来夫子也不知道安排在哪里去了。”
“谁说招收的夫子要留在麓山书院教学?”
“那……不在麓山书院,我们长安也没第二个麓山书院了啊?”
杨元庆咧嘴一笑,拍了拍孙富学肩膀,笑道:“格局放大点,眼光长远点,麓山书院为何就不能是天下第一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