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要来了。”
“是啊,总理马上就要到上海。”
“那我们怎么做。”
不管大家对于孙中山怎么想,孙中山毕竟是同盟会总理。现在临时政府成立在即,大家分歧也不小。这个时候孙中山回来,说不定能够平息一些争议。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孙中山归来。
就如共进会的一些领导,如张振武他们就不觉得他回来怎么样。我们在前线卖命的时候,你孙中山在哪里。特别是湖北革命党。
在这一次革命当中,湖北革命党的损失是最为惨重的。
武昌起义当天,在武昌城就死伤几千人。参加起义的上万人马,只剩下了一半。紧接着就是汉口保卫战。虽然当时参加汉口保卫战的一大半军队都是湖南军队,但是后续补充的兵马都是武昌这边。
不说别的,湖北本来是南方新军当中战斗力最强大、人数最多的省份。一镇一协,有一万六千多人。可惜武昌起义,新军自己人打自己人,到了最后只剩下了不到四千人。
这是多大的牺牲。
因此共进会领导,还有文学社的领导,他们都不怎么欢迎孙中山。毕竟他们付出如此大的代价,才有现在的局面。
“仙霞兄,帮我写一份欢迎词。”
张学文想了想,孙中山回国是大事情,自己应该要有所表示。
“欢迎总理归国,我们支持总理就任临时政府的总统位置。我们希望总理能够带领我们推翻满清,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
“好。”
“巡阅使,你要推荐孙中山担任总统?”
张振武脾气暴躁,立马就问了张学文。
“是。”
张学文点点头,然后很肯定得道:“中山先生是我们同盟会的总理,也一直是中国革命的代表人物。现在情况乱糟糟的,除了总理,没有人是众望所归的。”
孙中山成为总统,可能不是众望所归,也不是大家怎么尊敬孙中山。
但他成为总统,绝对是有重要原因的。那就是现在各省份乱糟糟的,彼此都不服谁。就算是黄兴、宋教仁名气很大,也是如此。
因为南方革命,有共进会、有光复会,还有很多地方实力派参加。对于他们来说,黄兴、宋教仁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特别是地方实力派,他们都是非常现实的。
他们只服从于现实的实力。
黄兴、宋教仁有什么实力。在江浙地区,就是陈其美都比他们两个更有实力。所以黄兴虽然是大元帅,但手底下那么多军队他并不能完全指挥。
更重要的是,临时政府现在没钱。
不要说几十万,就算是几万都拿不出来。现在听到孙中山回国,大家还是报以很大的期望。因为孙中山在美国听到国内的消息之后,并没有直接回国,而是转了一圈。还去欧洲转了转,然后才从容的回国。
因此很多人相信,孙中山手上有钱。
甚至有小道消息表示,孙中山手握几千万银元。如果真有几千万,那临时政府就不会缺钱。就如张学文光复武昌之后,弄到了近五千万银元。所以才有能力扩编那么多军队。
正是这些原因加在一起,孙中山才会成为临时政府的总统。
“那也轮不到他。”
张振武还是不满。
说起来在这一次各省独立当中,湖北这边是付出了最大的牺牲。湖北这边的战争最激烈。其他很多省份独立,甚至都没有打仗,没死过什么人。
湖北如此艰难,才能够光复武昌。凭什么孙中山在外国转了一圈,回来就是总统。张振武也是同盟会早期会员,是认识孙中山的。
但自从他加入共进会开始,就已经和孙中山拜拜。
因此非常不满。
“春山兄,现在谁担任总统的位置都会引起质疑。克强先生?钝初兄?还是其他任何人,都会引起争议。总理算是质疑声最少的一个人。”
张振武这种狗脾气,张学文只能是好好地跟他解释。
其实孙武跋扈,张振武也不差。只不过相比起孙武,张振武还算是稍微考虑大局,考虑影响。而且心中还有革命热情。
“怎么没有人。你去啊。巡阅使一手推动川湘滇黔四省革命,还帮助光复武昌。在汉口保卫战击退袁世凯,这样的功劳革命党当中谁能够比拟。”
“春山兄,这种话千万不要说。我早就说过,我是不会去竞选总统的。”
张学文摆摆手。
“春山兄,总理的确是最好的总统人选。”
“对,现在的情况来看,总理的确是最好的人选。”
其他人看到张振武不服气,不管心里是真的赞成孙中山,还是不赞成孙中山,都出声支持孙中山。因为他们很多人已经劝过张学文,只不过张学文都推辞了。
“好了。就这么决定。就以我们同盟会西南支部的名义,写一份欢迎词。”
…………
“总理,这个时候绝对不是去南京最好的时机。”
虽然快要到上海,但胡汉民还是劝孙中山。
这一次孙中山是先到了广东,然后从广东来到上海。在各省代表决定新政府的首都定在南京之后,很多同盟会的大佬人物都留在上海。
因为江浙地区的光复会力量太强,同盟会很多人不喜欢去南京。相反上海是同盟会的地盘。虽然光复会在上海光复的过程当中贡献很大,甚至不比同盟会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