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陈其美是什么人。
在光复上海之后,陈其美利用自己在青帮当中的地位,排斥其他人。那些有机会争夺上海重要位置的人,如果不是陈其美的嫡系,就都被陈其美轰走。
不想走?
青帮就会让你知道,生命不保是什么体验。
陈其美是一个非常狠辣的人。敢于挡自己路子的人,陈其美是真的敢于下手。很多光复会大佬,在上海光复的过程当中贡献不小,但都被陈其美吓得逃离上海。
因此现在的上海,陈其美完全是一家独大。
因此很多同盟会大佬,并没有去南京,而是留在上海。虽然陈其美这个人非常狠辣,但再怎么说也是同盟会。这些人更加信任陈其美。
正是因为这样,孙中山的第一站就选择了上海。
陈其美也是孙中山的爱将。
“展堂,这个问题我们谈了很久。”
“可是,总理。袁世凯不可信,真的不可信。而且到了南京局面复杂,还不如留在广州。”
胡汉民做最后的努力。
胡汉民的意思很简单。现在孙中山去上海也好,南京也好,什么都干不了。因为孙中山虽然是同盟会老大,但是谁不知道同盟会现在是四分五裂。
就是同盟会自己都有很多人不听孙中山的话,更何况现在的南京聚集的有光复会、有地方实力派,他们都不可能听从孙中山的话。
甚至胡汉民担心,黄兴、宋教仁这些同盟会大佬都不一定听孙中山的话。
胡汉民是孙中山的嫡系,更是狂热支持孙中山的人。
胡汉民担任广东都督,他希望孙中山留在广东。先把广东整理好,然后从广东开始整合人马进行北伐。只要孙中山在广东,那么胡汉民、廖仲恺这些人都会听从孙中山的话。
但是到了南京?
几个人会听孙中山的话。
“展堂,袁世凯此人心思缜密,想要利用我们革命党。而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利用他。我们先利用他完成共和。如果以后他做坏事,到时候共和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我们就可以再针对他,推翻他的统治。”
孙中山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
对于袁世凯,孙中山也不相信。但是孙中山认为,大家就是互相利用。袁世凯能够利用革命党,革命党也可以利用袁世凯。
胡汉民看到孙中山如此坚持,只能是探口气。
互相利用?
互相利用,需要的是双方有足够的实力互相利用。袁世凯手握十万北洋军,孙中山手里有什么。可是胡汉民是非常信任和推崇孙中山,不然也不会放弃广东都督的位置,跟着孙中山一起来到上海。看到孙中山已经有了决定,他也只能是跟着孙中山。
“总理,就算要去南京,也要先统一同盟会内的思想。”
“我知道。”
孙中山被很多人认为是幼稚。
但再怎么幼稚,孙中山也是干了十几年革命,领导过好多次起义,明白胡汉民的意思。现在的南京,同盟会并不占优势。
孙中山想要去南京,首先要做的就是统一党内思想。让同盟会内的大佬都跟孙中山站在一起,这样大家才能够一致对外,对付其他的势力。
如果同盟会自己内部不统一,到了南京反而会处于劣势。
“总理。”
外面有个人敲敲门,然后走了进来。
“良牧,何事?”
进来的人很年轻,只有二十七岁。但是这一次跟随孙中山来上海的人当中,这位绝对是资历、能力、地位都不低于胡汉民的大人物。
谢钧元,字良牧。
谢钧元不到十七岁的时候,就加入了孙中山的兴中会。1905年成立同盟会的时候,谢良牧就是会计部部长,是同盟会元老还是同盟会大佬。
后来孙中山重视南洋分部,反而是不重视东京本部。
而谢良牧就是孙中山在南洋分部最大的支持者。因为谢良牧祖籍广东,但是出生于马来西亚的客家人。他们家族在马来西亚影响力很大,兄弟五个人都是同盟会。
孙中山在南洋华人华侨当中筹集起义资金,大部分就是靠谢良牧。谢良牧凭借着他们谢家在南洋的地位,为孙中山筹集大批的起义资金。孙中山在两广地区几次暴动,资金很多都是谢良牧帮助筹集的。
因此这一次才会跟孙中山一起来上海。
“上海那边接应的船到了。”
“是上海那边的接应船?”
胡汉民负责孙中山的安全,所以很谨慎的问道。谢良牧点点头,然后道:“是上海都督陈其美派的人。已经验证过,没有问题。”
“是英士的船。我也想早点去见见英士。”
听到是陈其美过来接应,孙中山大喜。
陈其美绝对是近几年同盟会崛起的一个大人物。本来陈其美在同盟会是小辈人物,但他在上海狂飙突进,反而成为同盟会大人物。
让孙中山也是刮目相看。
“总理,快了。估计最多一个小时,我们的船就到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