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耗?”
张学文想了很久,然后对禹之谟道:“稽亭兄,你看呢?”
“目前来看,是一个比较不错的方针。和日本人打,我们不能胜,不能败。败了,就有可能丢失整个山东。胜了,可能就激怒日本这个疯子。不胜不败是一个很好的策略。”
禹之谟点点头。
这就是弱国的难处。
胜了,小日本如果往东北增加两个师团,或者在山东增加两个师团。那么说不定第一次世界大战,要在远东地区也要打响。
张学文可是希望利用一战的机会,挣到足够的资金,然后投入到建设当中。
虽然日本人目前财政面临崩溃,但如果真的激怒他们,说不定他们还真是孤注一掷。因为日本就是这样的国家。他们的近代史,就是不停冒险的历史。
但还不能败。
败了,就有可能丢失山东,让中央威信大失。不说张学文的总统位置,就是人民党目前的统治地位都会受到威胁。
两难的选择。
“那我总结一下。日本人的优势是他们的军队战斗力比我们强。但他们的弱势是,他们的财政极其脆弱,稍微不注意就会崩溃。我们集结优势兵力跟日本人耗,耗到他们没有钱继续打仗。耗到我们的战争影响到英法的利益。这样的话,日本人想要结束战争,英法也希望我们结束战争。这样我们就可以体面的结束这一次的战争。”
“是。”
张其锽点点头。
张学文这样总结,大家都是听懂了。战争就是避开对方的优势,打击对手的劣势。
“不过我们的财政呢?”
张謇问出了更重要的东西。
日本财政不好,中国的财政一样不好。一场涉及十万人的大仗,需要的资金更是海量。估计这场战争打下来,一个月就需要大约一千五百万的数目。
这么多资金,对于中国也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而且谁知道会打多久。
“发行公债。”
钱,又不能变出来。张学文只能是借钱,可是跟外国人借钱条款太多。因此张学文只能是跟国内的人借钱。
“仙霞兄,关于目前的局势,《人民日报》天天都要更新消息。让全体国人都知道现在是什么情况。我们受外国人欺凌太长时间,大家都憋着一口气。发行公债,跟国人借钱。我相信他们。”
“好。”
“季直先生,这次公债就有你来负责。在全国的大城市立马开始公开发行公债。”
“嗯。”
张謇点点头。
国家没钱,干什么都是这么困难。
“裴知兄,那一批出售文物的钱,还在银行里。”
“是。”
“还剩多少钱?”
“还有七百二十三万多一点。”
李燮和组织出售文物,在三个月内筹集了超过三千七百万的资金。当中三千万已经被张学文用在了各种地方,大部分都用在了铁路建设、教育基金、扩大各大矿场。当然这一次解决江浙沪的冯国璋北洋军,也用去了近千万。
“都调出来。”
“好。”
本来这笔钱张学文是要投入到建设当中。特别是一战开始,很多轻工业的春天到了。张学文也要分一杯羹,准备和一些江浙沪的商家合作成立一些战争需要的东西。
可是现在来不及了。
“张其锽。”
“到。”
“我任命你为此次山东前线的总指挥,让张钫负责蓬莱、烟台一侧的日军,让林祖坤负责崂山湾的日军。日本人打德国我们不管,但是他们要是从我们的防区过,就坚决不能忍。具体怎么打仗,我不下命令,你们自己根据前线的情况布置。”
“是。”
“我只说几句。不要怕丢失阵地,丢失城池。山东那么大,形势不利的时候完全可以选择后退,可以诱敌深入。到时候有任何的压力,我在后方都替你们扛下来。”
“是。”
按照张其锽的想法,张学文可以想到。
张其锽是不可能在海岸线和敌人拼杀,因为日本人的海军可以炮击。张其锽肯定是边打边退,把战线拉长。一旦日军的战线拉长,到时候日军的行动就会出现漏洞。然后跟日本人打消耗战,这样的话前期会丢失不少地方。
压力会很大。
所以张学文愿意给他撑腰。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如果有好机会的时候,千万不要放弃,给骄狂的日本人也尝尝我们的厉害。还有就算再怎么后退,到了青州绝对不能继续后退。”
“我明白。”
“你不用担心政府的情况。你跟日本人耗一天,我们就支持你一天。你跟日本人耗一年,我们政府就陪日本人一年。日本人肯定会虎视眈眈胶济铁路,如果局势实在是不可控,到时候我允许你们把胶济铁路给我拆了。”
为了胜利,张学文才不在乎什么胶济铁路。
只要这一次保住了山东,那么未来恢复胶济铁路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