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信息设备,不仅保证原计划任务,得以顺利完成,飞行员的偶然发现,还促成了新战术的出现,例如,2月初,快到日落时,返回基地的F-111飞行员发现,利用“铺路图钉”前视红外装置。
可以发现用沙子。
埋藏隐蔽的坦克装甲车辆。
因为金属表面的冷却速度,比周围的沙地慢,2月8日,米军F-111战斗轰炸机队,开始试用一种。
名为“射击坦克”的新战术。
F-111携带4枚,225千克的GBU-12激光制导炸弹,用前视红外装置,寻找隐蔽起来的伊军单个坦克,并予以摧毁,很快这一战术推广至。
同样装备有,前视红外装置的A-6E、F-15E,据米国国防部报告,有好几次,2架携带16枚激光制导炸弹的F-15E飞机,摧毁了16辆坦克,命中率达到100%。
一名被俘的伊拉克军官回忆。
在与伊朗作战时,坦克一直是士兵的朋友,在沙漠冰冷的夜里,坦克可保护他不受敌火力伤害。
但在“沙漠风暴”空袭期间。
坦克却成了士兵的敌人。
因为空中飞机能够在,不发出预先警告的情况下,甚至在夜间摧毁它,因此士兵们就放弃了坦克,到100多米外的战壕里藏身,米国国防部报告高度评价了这一战术创新:
“这一战术显示了,米国空军官兵的创造性,是出色的人才,使先进技术锦上添花的,一个极好例证。”
E-3预警机,使米军建立全面信息优势。
比起坦克、战斗机这些单项装备,更为重要的是,大型电子侦察机、预警机等支援飞机,使得米军建立信息化的体系优势。
例如E-3预警机主要装备了。
AN/APY-1型S波段脉冲多普勒雷达。
该雷达对战斗机的,最大发现距离达400公里,在数千米高度巡航,使得E-3可以突破,地球曲率的限制。
对400公里外的敌方腹地。
进行全空域探测,在米国决定出兵的8月7日当天,米国空军第552空中控制联队的,5架E-3空中预警机,即启程飞往沙特,8月10日开始在沙特上空,执行巡逻任务。
在“沙漠风暴”行动开始后。
E-3预警机,在伊沙边境巡逻飞行。
伊拉克战斗机,刚从机场升空即被发现,使得米军可以,从容地调动护航战斗机编队,对伊军战机进行攻击。
保护己方攻击机编队的安全。
E-3预警机的作用,还在于其对米军机群,进行了空中管制,确保伊拉克上空的数百架联军战机,不会发生碰撞事故,在整个战争期间,E-3总共控制了,9万架次飞机的飞行,平均每天2240架次。
E-8战场监视机,使伊军部队难以集结。
米军在海湾战争中。
还投入了E-8战场联合监视机,与E-3一样,E-8的飞行平台,也是采用波音707客机,但其装备的是APY-3雷达。
该雷达主要采用。
广域活动目标监视指示模式,和合成孔径/固定目标指示模式,可以监视敌方腹地100公里的,地面移动目标,或者敌方固定目标的,高分辨图像,在米军空袭期间,驻科威特伊军。
曾主动向沙特边境城镇。
海吉夫发动地面进攻,希望尽早将米军拖入地面战。
伊军在占领海吉夫后,联军发动反击,伊军为了保持战果,展开大规模增援。
但在1月30日夜间。
还在科威特境内集结的,伊军第3装甲师、第5机械化师主力,被E-8战场联合监视机发现,米军马上对这两个师,发动大规模空袭,对其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在由3架B-52轰炸机的一次打击中。
就有80多部车辆被摧毁。
人们在战后统计时发现。
在伊军战术与战略预备队的所有师中,这2个师的损失仅次于,在2月27-28日坦克战中,被美第7军围歼的,伊第10和12装甲师。
在海夫吉之战发起前。
伊拉克方面曾经认为,即使联军占有空中优势,但是伊军在地面上,依然是可以作战的,但是海夫吉之战之后,伊军的期望即化为泡影。
伊军指挥官发现,在米军的空中监视与打击下,他们根本无法集结足够的部队,并将其运动到需要的地方,更谈不上发起有力的反击,他们所能做的,只能是坐在战壕里,等待着联军的进攻。
米军信息优势。
得益于先进半导体工业。
在战后,海湾战争被人们定义为,信息化战争的开端,因为正如前面提到的,米军的先进传感器技术。
使他们在战争中。
获得了全面的信息优势——热成像仪,使M1A1坦克普遍做到,先敌开火,机载前视红外设备,可以发现埋在沙子下的,伊军坦克,E-3预警机能发现,刚起飞仍在爬升阶段的伊军战机。
这种信息优势。
使战争形态,发生了巨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