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比前世农村的购买力提高二、三十倍以上,甚至还更多,赵卫东知道,前世的农村,农民除了粮食外,很少花钱,仅一个小小的村代销点的商品,就能满足全村几千人的需要。
可谓是低到极点。
也正是因为广大农村,自给自足的状况,而城镇居民的工资又不高,消费需求也不大。
因此我国的工业化。
就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也没有实现。
如果这一世能够,按照赵卫东的计划,搞好美丽乡村建设,美丽城镇建设,全国人民都是居者有其屋,而且还能保证一家三代的居住条件,而且城乡房屋同样,还有搞庭院经济的条件。
可以说不仅提高了。
农村的生活水平,而且同时也提高了,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改变了城镇居民生活习惯。
原来城镇居民的收入。
主要都是用在购买农副产品,用在生活上。
现在有了这种新民居,既可以种菜种果,又可以养鱼养家禽家畜,保证整个家庭的生活需要,这样所有的村民居民,对没有税的农副产品,购买的需求就少了,城镇居民也在各种,保障完善的前提下。
自然消费的重点。
居民把大量花在,购买农副产品的钱,就转到购买工业品上去了,这样城镇居民购买工业品的资金,
产生的购买力。
将会是原来的五倍十倍以上。
这样巨大的购买需求,也就促使企业扩大再生产、再扩大再生产,以满足全国人民,庞大的工业品消费需求,这样自然就促进了,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进程。
同样,大批工厂的兴办。
又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国家工业化又能够,大量分流农村人口,让农村的有限资源。
变得更加宽裕。
农民就会更富裕,消费能力就会强。
这样就能形成良性循环,老百姓越来越有钱,国家也越来越强大,老百姓有钱能让国家强大,国家强大让老百姓更有钱,很明显,老百姓有钱了,就有消费的欲望,要满足老百姓的消费需求。
国家就必须。
提供大量的工业产品,想要满足老百姓的消费需求,国家的所有企业,不仅能够满负荷生产。
而且还要。
不断扩大再生产。
销售的产品越多,国家获取的税收就越多,国家越有财富,国家肯定就越强大,因为军力的强大,完全是靠财力支撑起来的,米国的强大,其实关键就是经济实力强大。
只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才能造就强大的军事实力,同样军事实力强大,又能保证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可以说。
隋文帝的授田制,让所有的百姓都有田种。
又采取轻徭薄赋,让百姓休养生息,百姓的富裕又保证了,国家的税赋,谁也想不到,在落后的封建王朝中,竟然出现了一个,百姓富裕幸福,国家实力非常强大的大帝国。
这关键是隋文帝。
为开皇时代建立了一个,最好的社会生态,使得国家与个人之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形成了双赢的局面。
这也就造就了隋文帝时代,能够有光耀千古的巨大成就。
隋文帝给他儿子隋炀帝留下了,无比强大的物资基础,史书记载,隋炀帝继任前:库藏皆满,布帛各数千万,户口滋盛,中外仓库,无不盈积,至文帝末年,计天下储积,可供五六十年。
正因为有。
如此强大的物资基础,隋炀帝时代,才会有营建东都洛阳、筑西苑、掘长堑、置关防、修驰道、筑长城。
投入无比巨大的。
人力物力,搞了一系列,浩大无比的工程。
东都洛阳的建筑规模宏大就不用说了,为了造东都,每月就征发二百万民工,日夜不停地施工,他为了个人享受,在东都洛阳还修了一座西苑,方圆200里,苑内有人工海十多里,海内有仙山、亭台、楼阁,极其华丽。
苑内的花木。
到了秋冬季节鲜花凋谢了,就让人又用彩绫剪成花叶装饰,使这座花园四季如春。
而且还开凿南北大运河。
大运河。
以洛阳为中心,南至会稽,北到涿郡(今燕京),全长2700公里,跨越地球的10多个纬度,纵贯在我国最富饶的,东南沿海和华北大平原上。
经过浙江、江苏、安徽、河南、山东、河北、北京七个省市,通达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海河五大水系,完善水运体系,建粮仓、兴漕运,大运河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在我国的历史上。
产生过巨大的作用,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前后用了六年的时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创造的一项。
伟大的水利建筑工程。
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可以说,大运河不仅是历史上,沟通南北的动脉,也是联系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保证,唐朝经历安史之乱后,各地节度使藩镇割据,李唐王朝靠着运河,又强行运作了150年。
时至今日。
京杭大运河,还在发挥着重要作用,从605~611年间,隋炀帝不断征发劳役掘长堑、筑西苑、建东都、开运河、修长城。
伐木造船,开山通道。
每月役使常达200万人。
还就是隋炀帝巡游江都,怀柔江南,大搞文化融合,目的来说是非常好,可是行为实在是穷奢极侈,荒唐之极。